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九百六十三章 旌旗飒凋伤(下

第九百六十三章 旌旗飒凋伤(下

淮安也亲昵的揽着小脸泛红的曹红药,而一边享受着身体的联动,一边给她逐一解读着一份刚送过来的厚实文样。

    “总而言之,这就是重修《户婚律》的样稿。”

    “。其中关于妇孺保护的部分,你可以专门召集各个阶层的女子和军中眷属代表,成立一个咨询小组,广为采纳意见和建言献策,以为参考和拾遗补漏之道。。”

    毕竟,作为大量采用女性填充社会岗位的后续补充手段和配套措施,肯定是要在原本施行的《唐律疏议户婚律》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和需求了。不然光是宏观政策性的改变和提升传统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价值,还是无法回避将来婚姻家庭生活中遇上的各种新问题。

    当然了步子迈得太大还是会扯着蛋的,周淮安对于后是那些只顾拿钱放嘴炮的女拳师/斗士也一点儿不感冒。因此,大多的内容还只是在传统框架下的细微调整。比如将和离的适用范围扩大,加大对于伤害子女、奴婢之属的惩罚和补偿,降低自立门户的门槛以为变相鼓励分家等等。

    其中颇为关键的一条,就是提高了各种非婚生子女在家产继承关系上的受益层面,算是小小的触动一下传统嫡长继承制下的严密宗法社会;也有利于分化那些众多人口而抱团举族而居的世家大族,变相的削弱长房、大房之类的影响和约束力。

    另一方面则是防渐杜微的需要,从社会关系的延续上,变相的断绝和延迟那些被打压下去的豪族大姓,未来得以重新起复的机会。因此随着太平军进取天下之势的逐渐明朗,那些被逐步镇平和打压下去的前朝官宦,豪姓巨族之家,

    在变相断绝了仕途和混入新政权体制内的指望之后,却又找到了另一条曲线迂回靠拢体制的路子。就是开始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与太平军将士和大都督府治下的新晋官吏们进行联姻。而这同样也是历史上那些世家大族某种意义上,求存求变的传统艺能了。

    诸如自从唐朝开创科举以来,就曾经发生过的榜下捉婿,或是小姐赠金、襄助科举什么的佳话和轶事,也不过是这种世态推动下的表面现象。但是在背后的实质,还是这些世家大族想要继续插手和影响、干涉,民间上升通道的某种努力和曲线迂回的手段。

    正所谓是自从推举孝廉的九品中正制和品评、清议人物的小圈子游戏,随着南北朝以来的激烈社会动荡和变革,再也玩不下去的同时,五姓七望为首的士族门阀却是没有那么容易,或者说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

    因此在科举诞生并被天下推广之后,这些高门甲地发现自己依然无法阻止寒门庶族的崛起和上升通道,就改弦更张的采取了另一种吸收和拉拢、影响和渗透的策略。也就是通过婚姻、师生和门人,官场提携等等广撒网的预期投资手段,将那些寒门庶族中具有潜力的精英分子收纳为己所用。

    而其中联姻就无疑是最为方便,也是最为巩固和稳定的常见手段了。只要舍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庶出旁支女儿,就可以吸收来自社会下层平民精英中的新血,来增强家族的活力和影响力外延;乃至因此罗织和构建出一个共同利益和立场的关系大网来,变相的防范和化解,历代寒门群体崛起后对于这些老牌世族的潜在挑战和威胁。

    因此,在有唐一代一度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娶妻当娶五姓女,嫁人要嫁进士郎”,就是这种社会常态的最好写照。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的一部分,几乎让人无法抗拒和进行防范。难道一个嫁奁丰厚、门第尊贵,还知书达理的美娇娘,嫁给你提升你的家门格调和品位,难道不香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取得了大部分的成功,自贞元以来的历代进士当中,再也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寒庶平民出身,而宰臣更是非门第不出。但也成功的把李唐政权给变相推向了灭亡的边缘。晚唐涌现出来众多历史风云人物因为长期科举不第,乃至就此走上了另一条打烂一切重新再来的反乱之路,可以说就是拜此辈所赐。

    周淮安既然有后世的经验教训,自然就不想给他们死灰复燃的再起之机,最起码就算彻底涤荡门阀政治残余的五代没有了,他们也该到了提前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然而升职加薪取老婆,这既是人性使然,也是大多数政策、法规无法针对性约束到的薄弱之处。

    所以周淮安也只能想办法通过修订户婚律的方式提前堵上这个漏洞了;比如从规定上限制与旧朝官宦背景,或又是被镇压和打入另册的豪姓士族联姻,而将在日后的从军、入学、置业和仕途上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乃至牵连到关系人等在遴选、迁转时受到影响和限制。

    这一点,就要佩服建国初期的黑五类政策了。如果不能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让这些旧社会残留变相的社会性死亡,而只能乖乖接受最底层的劳动改造的话,那些广大贫下中农的子弟,又怎么在同样的起点上玩得过这些,天然具有家传见识和熟悉体制优势的旧社会残余呢?

    不然的话,结果就是无数人浴血牺牲推翻了三座大山的革命成果,重新被这些混入体制内的旧势力所窃据和篡夺;因此看起来固然是有些不近人情的一刀切,却是有效防止了这些被镇压和清算,而充满怨恨的旧社会残余,在新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死灰复燃。

    反正也不要求一劳永逸的效果,只要能够持续上一两代、两三代人,足够新朝自行选拔培养的利益群体和统治阶层形成稳固局面;这些旧有势力残余的社会资源、影响力和存在感,也都消退的差不多之后,自然就可以考虑放宽相应的对策和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