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流微澜 > 第一百零九章 基督教民主联盟

第一百零九章 基督教民主联盟


    托利党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与德意志“维新派”结构差别不大,并不具备组织性。直到18世纪80年代具备组织性后崛起,其现任党首利物浦伯爵罗伯特·詹金逊是如今的英国首相,而下一任党首正是后任首相威灵顿公爵韦尔斯利。托利党后来几经沉浮,其中一支演变成谢绾原来时空的英国保守与统一党,是英国第一大党。

    在听取谢绾的介绍后,四位才把组织与“维新派”、“光明会”的区别弄清楚。四位老政客最后决定根据谢绾的建议,形成共同看法,建立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名字是谢绾建议的,叫做“基督教民主联盟”——正是谢绾原来时空德国最大党和执政党。

    “基民盟”的基本纲领,是基督教信仰的德意志人有权以上帝之名追求统一、正义与自由的目标,而基民盟成员肩负带领德意志人实现这一目标的责任。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谢绾认为以目前时代的环境,需要这样一个杂糅了基督教价值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组织,在追求进步的基础上尽量贴近主流德意志人的价值观。

    看着四人对这个组织名称得意洋洋的样子,谢绾也觉得挺开心,自己的一个恶趣味可以给历史留下一些痕迹。

    这里有个小插曲,因为谢绾并非德意志人也非基督徒,加入基民盟存在一些组织性质漏洞,即基民盟到底具不具备民族性和宗教性。基督徒身份好办,已经和犹太人划清关系的谢绾火线受洗,但民族问题却有点难解决。

    经过讨论,其余四位都认为,既然谢绾已经是德意志土地上的实封贵族,并有了“鲁尔奥特”这样一个姓氏,同时为德意志做出了卓越贡献,那么就应该承认谢绾的德意志人身份。四人联署了一份文件,以四人的名誉作保,承认谢绾为德意志人。

    当然这是四人为了基民盟的组织性质做的文字游戏,他们骨子里是否确认谢绾的德意志人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基民盟一定要是德意志民族的组织;同样,谢绾到底有多大程度认为自己是德意志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益于此,谢绾能够在其后民族主义大潮中获得有利的民族认同。

    基民盟党首为威廉·冯·洪堡,其余三位为各司其职的副党首,谢绾为秘书。虽然名义上谢绾在各位党首地位之下,但因为谢绾更熟稔组织的运作,实际上的行动方向都是由他来建议,各位党首名义上再决策、通过,这成了基民盟最初的权力模式,也给谢绾未来权力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基民盟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这个名义向各国和德意志境内报纸发出一篇宣言。

    宣言通告了组织成立的信息,并宣布了阶段性目标,就是德意志各国都要实行宪政,并在未来实现统一。号召德意志境内所有支持君主立宪、共和、统一的人们,以及工商业者、新贵族积极团结到基民盟的大旗下。

    在德意志地区维新派抗议浪潮汹涌澎湃的大势下,这一宣言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接下来的几周内,不仅有铺天盖地的信件寄到里尔,更有大量在德意志诸国遭到搜捕幸存的维新派来到里尔,踊跃加入基民盟。不过,谢绾手里有在鲁尔经济区管委会主任任上获得的大搜捕名单,也排查出了几个柏林方面派来的探子,这让他觉得这件事一开始就充满了斗争的复杂性。

    这些新成员之所以会被列入柏林朝廷大搜捕名单,正是基于其号召力和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对基民盟来说,无疑是烈火烹油,它使基民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扩张成一个有六百名成员,可以影响德意志全境的组织,一时间,里尔成为德意志宪政统一运动的圣地。

    在聚集维新派的同时,谢绾还提出,对外联合北法、亲善英国、修好俄国,对德意志内拉拢开明邦国,影响中立邦国,离间普奥的行动方向。而需要马上开始的两件事,其一是与北法朝野,尤其是与玛丽女王、共和派建立合作关系,其二就是要对路德维希与柏林朝廷的关系做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