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开元情诗与剑榜 > 第260章 扬州诗坛颁奖大会!

第260章 扬州诗坛颁奖大会!

    众人皆以为龚子业的姑父家乃是扬州巨富中执牛耳者,公推龚九公子领头来做印刷坊的事。

    龚子业道那是姑父家又不是自己家,哪能他做决定——

    好在郑家偌大家业的继承者郑宝旦就在场,龚子业掐了他一把,郑宝旦咧着嘴答应专门帮各位哥哥办一个印书坊。

    各位才子的联句,因为屡屡到了小陈这里就被他以超拔众人的诗句收了尾,也无法再对下去,好在今晚众人也算是尽兴了,欢娱无限。

    又谈论了扬州诗坛“颁奖盛典”的筹备事项,恳请诸君帮忙邀请地方名流到场助威,众人自认为从卜海峰这里得了“诗榜高阶版”的好处,自是答应无疑,告别归去。

    “靠!十一郎!你真是太不‘靠谱’啦!”卜海峰口中满是小陈的腔调,等众人都离去的时候,忍不住吐槽道:“诗榜就是每月两张纸,年终一册书——哪来的什么‘青铜’、‘白银’、‘黄金’、‘王者’啊!”

    本来就是一个体量不大,围观者甚众,掏钱者寥寥的东西,能维持成本,保证从业者的营收已经很不容易了,听小陈的意思,他还要把这本来就没啥商业前途的诗榜扩大规模,增添更多的内容,还要向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内容——

    太想当然了吧?

    我就问你,增加的开销谁来给?缺少的人手谁来填?这些你所谓的“白银”“黄金”专享内容,谁来提供?

    你陈苌才思再高,还能一个月出一本诗集不成?

    就算你有这个能力,可问题是你也早就“过气”了……

    “你急什么!这是好事啊!”小陈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道:“至于内容,现在没有,下个月就有了。”

    “好个屁!”小卜气道,在他看来,陈成搞这些花里胡哨,不着边际的东西,不但不能帮助诗榜收支平衡,反而可能导致龚子业这些老客户逐渐流失。

    “自然是好事!”小陈慢斯条理道:“咱家的诗榜,不权威么?”

    “当然权威!”岐王诗榜有口皆碑,而且是二三十年的老品牌了。

    “收录的诗人不全么?”

    “三家最全的!”另外两家选人选诗的局限性非常大。

    “那更新不及时嘛?”

    “这不是我吹,”小卜拍胸脯道:“太及时了!另外两家一年才更新两三次呢!”我们每月都有新的。

    “那为什么,”小陈反问道:“越来越不好卖了呢?”

    小卜哑口无言,无论是东都的郡主,还是扬州的自己,哪怕困于大山中的小陈——都为诗榜复出了很多心血,收获的声名也很大,可在赚钱这一块的确是不及格。

    或者说,会昌小郡主做这玩意,压根就没想过赚钱,人家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可是,现在的价格,已经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了,”卜海峰仍然不服气:“按你的意思,还要在各个级别的版本上加价——这不更没有人买了么?哪怕你说再增加这个内容,那个内容?”

    “人家愿意看,是好事,干嘛非要强迫人家买呢?”小陈道:“我们自去卖愿意买,甚至是花大价钱买的客户啊!”

    比如,龚公子这群人。

    后世学过基本“营销学”的人,都知道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如何进行不同策略的营销,包括用户的吸引、用户的流程、用户的转化、用户的维护,等等这些问题。

    哪些人是商家赚钱的主要群体?哪些人只是光看不买的看热闹的?

    要区分嘛。

    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会员制度”“vip制度”,看似是给客户的各种“让利优惠”,实际上是商家想着法子要从你这里掏钱呢!

    毕竟会员群体、vip客服一般是商家的老顾客人群,不仅是商家的消费主力,还是商家品牌传播“自来水”的最大来源。

    怎样找到最“值钱”的那一类“会员”“vip”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小陈现在就是想拉龚公子这群哥们来当诗榜的“黄金vip会员”。

    为什么小卜口中那么好的诗榜会遇到瓶颈?大唐的文盲率太高啦,大家连字都不认识,才不管你啥诗不诗的呢。

    那些识字,懂诗,关注诗榜,偶尔买一两份的——是入门级客户,对价格较为敏感,除非遇到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期,否则不会买的。只愿凑个热闹,一旦内容达不到预期,便很难再吸引他们的二次消费,忠诚度普遍较低。

    中间的一批人是大头,可以长期订阅,但是真不看,也没啥大不了的。

    而像龚子业这类“死忠粉”,比例最低,却是价值最大的会员群体。他们普遍忠诚度高,还有可能成为诗榜的“免费自媒体”,带来更多的订户。

    他们是诗榜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支持者,他们的意见自然是最需要得到重视的——

    今天听他们的闲聊,小陈就知道,当前诗榜尽管够及时、够权威、收纳诗人与诗够多,可还是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谈起某两首诗孰高孰低,他们与诗榜的评审团意见不一致,也很纳闷评审团判定的标准是什么,故而争论不休。

    事实上,这些意见无论是小陈小郡主还是其他评审老师,都是在接受到的诗稿上批点过意见的——这些完全可以印出来给他们看。

    又比如,某位诗人写某首诗时是怎样的情境,比如王大叔是怎样写《从军行》组诗,孟夫子又是怎样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为真正的诗歌爱好者也是很关心的,而不仅仅是凑热闹的人仅仅看到一个枯燥的排名。

    正因为这些大家都没有活着的时候写这些故事,所以后世人才会搜索枯肠,给他们编各种千奇百怪、不大靠谱的故事。

    就比如白居易写诗给张建封的情人盼盼三首诗,钦佩她在恋人亡故多年后痴心不改,守候燕子楼。

    后人就煞有介事地编个故事说,盼盼名叫“关盼盼”,沽名钓誉,被白居易“一眼看穿”,估计写了几首诗给她,讽刺她如果真的痴情,别装模作样,直接“去死吧”!关盼盼看了诗很羞愧,真的去死了。

    可以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