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是超级明星 > 第183章 郑谦故里

第183章 郑谦故里

打卡的热门地点,为当地旅游业创收做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郑谦故里”完全可以效仿嘛!

    对比魏叶红,郑谦现在的人气也绝对不差,甚至犹有过之。

    他甚至想到要找写手把郑谦的事迹写出来,出版成册,加以宣传了!

    二叔公见许主任兴奋的直翻白眼,也很是感慨。

    这位许主任虽然年纪轻轻,但看来还真是个关注民生的热心肠啊!

    不过,郑谦都上《人民日报》、《新闻联播》,也是让二叔公颇为惊讶和高兴。

    “我就知道这小子有出息,你看看,都上《人民日报》了,哈哈,是金子总会发光啊!”

    二叔公拿着手里的报纸看了一眼便不松手了,想必是不打算还给许主任了。

    许主任原本还想拽回来,看着二叔公崛起的眼神,便无奈作罢。

    唉,一份报纸九毛钱,都能吃两个肉包子了。

    “二叔公,关于咱们街道的发展规划,你作为街道的长辈,也要多多参与一下嘛!”

    许主任走在二叔公旁边,“我是这么想的,郑谦既然现在已经是名人,那么名人效应就能为家乡带来经济效应,市里虽然下了文件,要动迁一部分居民的住宅,但是郑谦家的情况就很特殊,我们可以适当的保留郑谦家的住宅,供游客来参观,我们公明镇,也是要发展旅游经济的嘛!“

    二叔公诧异了,这也能行?

    他想要嘲笑许主任异想天开,可下一刻,就看到前方有几个高中生模样的少年、少女,各自背着双肩背包,一看就是外地来的。

    此时他们手里撑着一幅地图,不断的来回打量,向路人询问:“大哥,这里是公明镇吗?”

    “您知道郑谦吗?小名叫郑多多!”

    “对,我们是他的粉丝,很喜欢郑谦,想要了解郑谦的过往呢!”

    二叔公傻眼了。

    这也能行!

    就连许主任都震惊了,深深被自己的远见所折服,他连忙走上前,愉快的打招呼:“你们好啊,朋友们,欢迎来到——郑谦故里!”

    ……

    听说街道要拆迁的事情,梁蓉和郑伟的反应并不大,如今,两人事业焕发第二春,多旺鲜奶乳业如今已经成为粤省排名靠前的鲜奶乳业,虽然与常温奶的势头无法相比,但每日盈利数额也想对可观。

    而同行给予的压力,也迫使郑伟向华北地区进发,在当地收购了一家牧场,虽然只是一家小牧场,但也有五十多头奶牛。

    郑伟要在这里试验常温奶市场,这是为以后考虑,万一哪天鲜奶市场因为各种政策原因惨遭滑铁卢,有这一手后路存在,也不会瞬间赔个底朝天。

    当然,常温奶市场常年被几大巨头垄断,郑伟现阶段根本无法与这些巨头们抗争,所以他的主战场,依然还是鲜奶行业。

    而为了开疆扩土,把鲜奶的运输速度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郑伟还斥巨资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近半的股份,开发了一条从华南到华北的专属物流线。

    郑伟的想法很简单,华北地区的鲜奶份额被常温奶市场挤压的没有喘息之力。

    在粤省,鲜奶还能占据10%以上的市场。

    但在华北,虽然这里有最多的牧场,但许多地方的鲜奶市场份额,只有可怜的3%。

    而且大多都是散户运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和利益链。

    多旺鲜奶就是想要提高华北地区的鲜奶市场,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最关键的反而不是销售渠道,而是物流线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甚至是说,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下,提高时速和效率。

    这就是多旺鲜奶现阶段许多攻克的难题。

    除此之外,郑伟最近这段时间,走遍大江南北,也逐渐了解到儿子郑谦在当下的人气是有多么火爆,他非常欣慰和喜悦。

    因为这就可以省下一笔产品代言费了!

    不过,因为郑谦正在参加《中国偶像》,而节目的冠名商是同行火牛乳业,按照节目合同协议,郑谦在节目结束前,是无法代言多旺鲜奶的,所以还需要等节目结束,郑伟才能狂薅儿子的羊毛。

    另一边,梁蓉开办的教育机构“安新教育”,在经历了两个月的磨练和业务开展后,勉强维持正常运转。

    不过现阶段,依然还是处于小幅度的亏损状态。

    虽然待遇和薪资在行业内都算中上,但现阶段规模不大,很难吸引到真正的有才之士加入。

    所以现阶段,公司主打的依然还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至于其他业务,像是外语培训、出国咨询,甚至是图书出版等项目,依然无法有序的开展。

    不然的话,亏损的就更多了!

    郑谦了解过老妈梁蓉的想法,其实心底也很吃惊父母的这份事业心。

    梁蓉显然是想要做前世的“新东方”。

    现阶段,国内教育市场鱼蛇混杂,不得人心,许多所谓的教育机构不过都是小作坊,交了钱跑路的比比皆是,所以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信誉危机。

    许多人宁愿请专业性不太强的个人家教,也不会考虑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机构。

    而安新教育,目前就面对这样的窘境,任凭营销说的天花乱坠,也没多少人敢轻易尝试。

    梁蓉也知道,这必须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营销案例才行,比如在安新教育走出去的孩子,考上了京城大学、水木大学,或者香港大学等等。

    而安新教育起步时间太短,这样的营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只能熬时间。

    而教育机构想要做大做强,也并非易事。

    要么建立一种模式,保证老师不会轻易流失,要么建立一种模式,降低教师的重要性。

    而安新教育现在,做的是第一种模式。

    不仅需要保证老师不会流失,还需要更丰厚、优越的条件吸引更优质的体制外教师加入。

    这都需要时间的累积。

    不过,梁蓉和郑伟也都在这段时间,陆续知道了儿子多多在娱乐圈是如何兴风作浪了。

    即便工作再忙,每周五晚上,也都会准时收看《中国偶像》。

    从起初的不敢置信,到每次看电视的紧张,再到晋级时的喜极而泣,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两位爸妈的情绪真是忽高忽低,大起大落。

    直到今天,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儿子郑谦的专访后,那种发自骨子里的欣慰和骄傲,让得分居两地的梁蓉和郑伟,在电话里说着说着就笑着抹泪。

    “这可是我的宝贝儿子!所谓虎父无犬子……”

    “呸,你靠边站,明明是我的宝贝儿子!”

    “嘿嘿,我养的……”

    “我生的!”

    “……我也出力了好吧?”

    “嘟嘟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