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谋明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福王

第一百三十五章 福王

和光宗皇帝夺嫡的旧怨,可以说万历年间的政争,三大案,党争的出现等若干乱象,都是与当年郑贵妃替福王争位有关。

    有此旧怨,福王又确实与其母失散,被人抓着黑材料猛黑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了。

    此番在淮安寄居,原本是毫无打算,只想继续南逃,但时势命运的转变使普通人在历史的大潮中被轻易碾压,就算贵为亲王,在大势面前,自己的命运也非自己可以掌握……

    在浦口誓师成了笑话之后,这么多年南京方面一直处于严重的混乱之中。

    十余天功夫下来,南京方面还是没有定论。

    风声也早就传扬开,史可法和东林同党一致认为福王不当立,就是所谓贪婪,好酒色,不孝等七大理由。

    明眼人却是知道,东林党不欲立福王,完全就是因为当年福王争位夺嫡之事。

    当年东林是站在光宗一边,光宗驾崩之后,又是东林抢先拥立当年的皇长子朱由校,并且赶走李选侍,使天启皇帝能在乾清宫正位即皇帝位。

    也正因此,东林在天启四年之前可谓独掌朝纲,也就是所谓的众正盈朝。

    光宗皇帝只有天启崇祯两皇子,天启皇帝无后,崇祯皇帝和诸皇子俱陷在京师,光宗一脉绝嗣无后。

    从宗法上考虑,福王是神宗诸子中最长的,老福王不在了,现在的福王朱由崧便是当之无愧的嗣君人选,根本没得考虑!

    但东林党认为朱由崧不贤,考虑挑选有贤名的潞王,其实潞王贤个鸟,就是因为潞王就在淮安,和福王一样是距离南京最近的亲王!

    神宗还有后裔是桂王,距离又太远,史可法为此犹豫不绝,在潞王和桂王间难做决断。

    史可法遇大事难决断,别的事也罢了,拥立新君之事如何敢拖延?

    就在其犹豫之时,大事陡然而变!刘泽清几乎不等福王和潞王表态,自家便先起了身。

    什么甲胄在身,当然就是托词,事实上刘泽清已经不大将眼前这两位亲王放在眼里了。

    回想当年自己至京师述职,在兵部见六品主事都得下拜问好,一路红包进去才得平安回山东任职。

    现在呢?除非是崇祯皇帝驾临,刘泽清还有些忌惮畏惧,别的亲王或朝廷大吏,刘泽清已经都不放在眼里了!

    此番至杜宅见两位亲王,也是因为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人的来信。

    这三人中有两人都属凤阳总督马士英麾下,但此次私信定计,三人都没有知会任何上司,包括刘泽清自己在内。

    几个武夫已经形同自立,在立储之事上便是有自己的考量。

    从人心和方便来说,刘泽清等人都决意拥立福王!

    宗室血脉最近者,法理俱全,拥立一定会成功!

    而且福王就在刘泽清的地盘之内,刘部先出兵宣布拥立,然后各镇出兵往南京进发,不怕南京那帮文官不从!

    消息一传开,马士英顿时慌了神,其人已经往淮安这边赶过来,同时也是抢先宣布拥立,成为文官中的拥立第一人。

    这个从龙之功,马士英和四镇主将算是将其视为囊中之物,誓要抢到手才罢休。

    今日便是刘泽清亲自来侍奉朱由崧南下前往南京,高杰在徐州不动,刘良佐和黄得功两人会带同兵马与刘泽清会师,马士英也会亲自与会,一总督,四镇将,便是此时拥立的主要人手了。

    福王今年尚未到三十,一生的经历除了少年时在福王府被当猪养,每天吃喝玩乐之外,便是洛阳被攻克后的诸多逃亡路。

    从崇祯十四年到如今不过三年多时间,这个曾经无忧无虑的青年已经历经坎坷沧桑了。

    其实按朱由崧的本心来说,他宁愿还当一个富贵王爷,若大明国祚得保,他希望能如父王般挑个好地方安享富贵。

    如果战乱不休,未来可能要混乱几十年,朱由崧是希望逃往南方,最好是找一个不轻易被兵火波及之所。

    杭州便是朱由崧最心仪之所,南宋之前便太平多年,南宋至蒙元都未受兵火,若不是缺少盘缠和侍从,这位福王和潞王两人早就往杭州跑了。

    不过后来潞王还是跑到了杭州,在南明弘光政权完蛋后,大量文官武将拥立这位贤王监国,怎料清军一至,潞王便第一时间便决意投降,当时楚王苦劝他先跑,反正还有大片地盘,看看有没有什么转机。

    潞王的答复倒也挺有意思,说是大明的情形和南宋已经不同,看似地方挺大,但民心不附,人心早就不在朱明身上了。

    从当时来说也是对的,不过这厮若是再逃一逃,没有两月就是剃发令下,天下人心汹汹,原本死透了的朱明焕发青春,潞王不走,他的血脉和名声都比后来的鲁监国和隆武帝要近的多,最差的结果也是和永历帝差不多,颠沛流离跑路十几二十年,好歹也是赚的。

    结果投降之后,其和弘光帝,荆王,德王,衡王,秦王,晋王等九王一日内被清廷下令处死,理由便是阴谋作乱。

    作个卵子的乱……这一群祸都是宁愿投降连跑路也不敢的废物,他们能做什么乱?

    无非就是杀之以绝后患,崇祯的太子,永王,定王,落在李自成手里还能活命,落在清廷手中,也是早早就被杀戮干净。

    甚至一直到康熙年间,崇祯幼子已经是衰老村中塾师,结果被查出之后仍然被杀,连收容他的那户人家都被康熙下令斩尽杀绝。

    所谓仁君圣主,也不过如此。

    此时潞王站在福王身侧,稍微靠后一些,神情间也是相当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