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第一妹控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凤雏vs卧龙,鬼才有算计

第四百一十五章 凤雏vs卧龙,鬼才有算计

    第四百一十五章凤雏vs卧龙,鬼才有算计

    江夏西陵城内,黄祖才刚刚睡醒,便有小兵匆匆赶来:“报将军,有江东水军出柴桑,顺江而下,已至三江口水寨,苏将军急报求援。”

    “江东又不安分了?”黄祖闻言一惊,江东自换了新主公后,就很少对荆州动兵了。如今老主公西去,刘磐初上任,孙家打的好主意啊。

    惊讶之余黄祖不免有些信心不足,作为江夏水军的统帅,与江东水兵交手次数也不少了,但他根本没取得半分便宜,知道自家水军很难与之对抗。

    既然没信心,那求援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此想着,黄祖很快便来到案桌前,让兵卒磨墨,自己执笔蘸墨,写下一封求援信。字迹一干,便将其交给身旁的传信兵,吩咐道:“将其交给主公,言明江东有意趁我荆州新主登位不稳之时,偷袭取城,务必要快!”

    “诺!”将信件装进小囊,传信兵抱拳答应一声,立刻离开太守府。

    而当小兵走后,黄祖也是马不停蹄的赶至城内兵营,吩咐几位副将用心操练后,又转往城外水寨。水寨中战船一字排开,可以看到在战船上呼喝的兵士,见到水寨的阵容,黄祖的心才稍稍安定,再不济自己手中也是有人的。

    在水寨中巡视数圈,黄祖却一点也没有派兵驰援三江口的意思。三江口作为江夏以东的水寨驻扎地,重要毋庸置疑,但黄祖却不是很看重此地。

    只因为自家荆州水军仅能自保,根本无力征战。所以三江口这地盘驻兵一直不多,仅仅千余人与数十小型、中型战船罢了。求援信传来江夏,至少要一天半日,这么长的时间,就算领兵驰援,也是无济于事,到了三江口也会发现水寨早就易主了。

    而以三江口与江夏相比,显然是后者更好把守,城高墙厚,水寨规模同样巨大,并不比江东的柴桑水营小多谢。如此种种原因,让黄祖想也不想就抛弃了三江口,只是督促麾下将士要提高警惕,战事即将来临。

    “败将苏飞,见过将军。”在三江口内,被黄祖抛弃了的苏飞一脸无奈的看着身前的好友,江东水军大将,甘宁甘兴霸。

    “你还和某家来这套,左右无人,起来坐吧。”甘宁一把将苏飞拉起,没好气的开口。

    三江口这战,他根本没打,苏飞求援使者派出,一天过去都不见有回讯,也知道自己是被抛弃了,当下就像来犯水军投降,献出了这座荆州水寨。

    甘宁和苏飞也是老相识了,后者自然不会客气,摇着脑袋一屁股坐在木墩上,望着甘宁羡慕道:“还是兴霸有本事,比哥哥我强啊!”

    “黄祖庸人匹夫,他如何能用得了人。”甘宁笑着摆手:“此战过后,便跟我一同回江东吧。以你的水战偷袭本事,怎么也可以混个偏将做做。”

    甘宁不会结实庸才,苏飞虽然贪生怕死,虽然容貌不佳,甚至连字都不识几个,但能在大江上混口饭吃,终究是有自己的本事。

    见缝插针,投机奇袭,这种小战局的战事,正是他的强项,奈何黄祖就没看上苏飞的‘小道’,只让他守着个破寨子,整日郁郁寡欢。

    “也罢,日后便跟着兴霸你了。”想着当年还需要自己帮助的青年,如今已成为一方大将,苏飞只能暗叹自己命不如人。

    而在这时,麾下探哨走了进来,带来的正是黄祖下令严闭四门,操练水寨兵卒的消息。

    “哼,鼠目寸光之徒,此次必要将其擒获!”甘宁听完后不禁冷笑,就这种人还和自己在大江上斗了这么多年,是时候解决他了。

    甘宁并没避开苏飞,后者感激之余不禁问道:“兴霸此次是要拿下江夏?”

    甘宁眉宇间闪烁着傲气,颔首道:“那是自然,两州水军交战十数载,虽说我江东每每占优,但却一直没能彻底了解心患。此番出兵,正是为了剪除黄祖,夺取江夏而来!”

    “可,可兴霸此次才带了多少兵马?战船都不足百艘。”苏飞虽然不是大才,但好歹也有这么多年水战经历,听其言更是疑惑:“如此战力,如何能打下布防甚严的江夏?”

    苏飞疑惑,甘宁却是哈哈大笑:“此事乃我军机要,时间未到可不能走漏。你且安心留于水寨,此次出兵,江夏势在必得!”

    见甘宁如此自信,苏飞也只能想到江东还有后手,但这些和他没关系了,他现在的身份依旧是败军降将,一直要等到战事结束才可能有新的职位。

    黄祖的求援信从江夏传回襄阳时,甘宁已经率领江东战船,与黄祖干上两场了。两次战斗都不是很激烈,江夏水军因为事先准备,倒没一开始就出现败局,算是黄祖的功劳了。

    将江夏而来的传信兵打发走,刘磐看向自己的几位谋士:“诸位先生,江夏乃我荆州重镇,不可有失。如今江东来袭,当派何人驰援?”

    诸葛亮、刘巴、徐庶三人也都看了信件,对这事也是各有各的看法。首先开口的是刘巴,只见刘大先生躬身道:“主公,江东水军来袭,仅由黄将军一人抵挡,怕是显得不足。巴以为,当遣蔡中将军领兵驰援。”

    刘巴的算盘是敲的很响,如今襄阳城内兵马足足八万,其中刘磐自己的兵马便有两万,文聘带来的兵马有万余,而剩下的,都被蔡中、蔡和所掌控。

    这两兄弟从蔡瑁手中夺了兵权,虽然表面听话但终究有些做大的意思,若不加以控制,襄阳的安定也无法持久。本来刘巴还在思索要怎么做,但黄祖的一封信,却是让他不用想太多。

    “不然,江东仓促出兵,走的还是水路,能有多少兵马?”徐庶却是持反对意见:“何况若由蔡中领兵前往江夏,岂不是更加混乱?若因黄祖与蔡中争执而失了城池,该如何是好?”

    徐庶这么想,就完全是站在战争层面上去分析,他只是在想着如何保住江夏,如何才能不吃败仗。这与他的品性也很像,并不会有一些杂念。

    刘巴、徐庶两人提出意见的出发点不同,观点自然不可能一样,各自争论着道理,几乎要让刘磐脑袋都炸开了。按理说,刘磐还是倾向于交好十数年的刘巴,但江夏一地真的太重要,重要到刘磐也不敢轻易决断,以免感情用事。

    刘巴二人说了半天,刘磐突然看见诸葛亮到现在还没开口,连忙问道:“孔明先生,你有何良策?”同时心里也是隐隐期待,毕竟自己能当上这个主公之位,还是诸葛出谋最多。

    “主公,亮以为,两位先生说的都有理。”诸葛亮见刘磐问话,才缓缓开口:“援兵必须要派,但却不宜过多。以亮之见,江东此时派兵从水路突袭,目的并不仅是江夏。”

    “若主公不派援兵,黄祖一人势单力薄,即便能守住江夏,也会中敌兵疑心之计。而若主公派遣重兵支援江夏,江东必会遣派兵马,从陆路西进。”

    “亮以为,由蔡中将军领兵八千,称两万,前去支援江夏,最为合适。如此蔡中到了江夏也只能听令黄祖,而主公也能趁机,收服城内将士。”

    诸葛如今初出茅庐,可能让他亲自指挥一场大战还做不到。但是,他的眼光却比旁人高出许多,出谋划策的制高点,就非同寻常,所以他考虑的也很全面。

    “好,此策甚妙!”果然,诸葛孔明没让自己失望,刘磐心中如此想着。喜声高呼一句,而后发现自己有些过头了,又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