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第一妹控 > 第四百二十七章 曹操狼狈

第四百二十七章 曹操狼狈

    昌邑城下,甄尧领着麾下文武,静静等待着。约莫半柱香时间过去,前方官道才传来阵阵脚步声。随后,张飞、张辽二将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

    “飞(辽),参见主公。”主公亲迎,两位张姓大将连忙拍马直奔,与城下翻身下马,单膝跪于甄尧身前,躬声抱拳开口。

    “起来,起来。”甄尧伸手将两位重将扶起,宽慰笑道:“益德、文远功劳卓著,若非有你二人,此战何以现在了结?走,随我入城!”

    “主公请!”张飞在其他人面前很是狂妄,但面对甄尧,却是恭谨的很,略微后撤半步,右臂虚指城门方向。

    张飞、张辽归来,也就代表着兖、豫之战,正式告终。兵卒一个个的进城,被俘的荀彧、程昱等人相视苦笑,半夜才出城,这几个时辰没到,又回来了。

    入住州牧府,甄尧虽然想要立刻摆宴庆贺,但战后诸事依旧繁琐,招降、纳地、交接权利,以及任命新的官员,这些都够甄尧头大。好在此次出征跟在身边的文士也有不少,甄尧只需要把握大局,其中细节便全都交付于郭嘉、许攸等人去做。

    在甄尧心底,最为关心的除了兖、豫政务以外,就属曹家的这一帮精英文武了。程昱老头倒好说,仅仅踌躇片刻,就答应去毋极看看。但荀家两位叔侄,可就不那么容易收为己用。

    即便打出了郭嘉这道感情牌,荀彧二人也只是勉强应答着,根本没有半点投入自己帐下的意思。甄尧不禁心恼:“文若、公达,二位乃不世之才,荀公也曾赞称为‘王佐’,何以因曹孟德兵败,而归隐山田?”

    荀彧没有说话,一旁荀攸摇头道:“败兵之人,无以为用。还望中山公成全。”

    “罢了、罢了,你等要回乡耕田。便回去吧。”废了不少口舌,但这两位就是不听,甄尧能有什么办法。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这么多年过去,手下文武俊杰齐备。甄尧早就没了当初为求一人可行百里的念头。

    对他而言,荀家叔侄虽然是当世大才,但也并非缺他不可。自己帐下谋士奇多,少那么一两个,又能有何差别。如此想,甄尧自然不会再多费心思。

    “文若。唉!”面对昔日少时好友,郭嘉也是无奈的很。苦笑摇头,略作拱手,也就转身跟在甄尧身后离开。

    从荀彧叔侄那无功而返。正在忙碌的贾诩只是抬头瞄了眼,就能知道个大概。放下手中笔墨,贾老头子低声说道:“主公,诩有一法,可令荀彧来投。”

    “说来听听。”甄尧正在气头上,对此自然不会太过热心,摆手示意道。

    贾诩眯着眼睛,缓缓开口:“无他。唯天子耳。”

    “天子?”甄尧眉目轻转,也就知道了贾诩的意思。荀彧此人。忠心汉室,若以天子为借口。必然会有所动容。只是,这样的荀彧,自己要之何用?

    贾诩老头子做事,从来不会那么简单,见甄尧皱眉,便开口解释:“主公,似荀文若这等大才,与其应允归乡,涨其名望。不如将其困于毋极,以待后用。”

    “此事,此事”甄尧本想顺手把这事交给贾诩,但一看旁边的郭嘉,又笑道:“便交由奉孝。三日内,奉孝要将荀家叔侄带来见尧。”

    私交归私交,但正事上,郭嘉并不会因私废公,躬身领命:“诺。”只是看向贾诩的目光,也就颇为复杂了。这种办法他很清楚,但他没这么说,只是想为两位年少挚友争取一下,奈何贾诩老头心思太活,什么都瞒不住啊。

    而除去荀彧等人,其他如夏侯渊、曹仁等曹操本家将军,都是一句话,宁死不降。但甄尧也不可能真的就把曹家、夏侯家的顶梁柱都杀光。以这两家在兖、豫的影响,甄尧想要真正执掌此二地,还必须多番考虑。

    甄尧坐在首座上处理政务,没一会徐晃走了进来,开口问道:“主公,城内收降兵卒,已然点齐,该如何处置?”

    “按惯例,查兵簿,四十以上,十六以下,遣送回乡。”如何安排兵俘,毋极自有一套,甄尧略微挑眉,并没对此作出变动。 徐晃同样点头,但他来这显然不仅仅为了此事:“主公,文远有言,曹孟德应当就在这些兵俘中,益德善画,文远想让益德画出曹操面相,然后开始普查。”

    “曹操?”甄尧恍然,这个曹阿瞒,逃跑功夫的确一流,或许他此刻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不过既然张辽还没放弃,那就随他们折腾了,当即点头,允许徐晃这么做。

    郭嘉正在为荀彧叔侄的事忙活,麾下众将也都留于兵营,偌大的府厅,便只有甄尧与贾诩两人,为治下政务,做出统筹规划。

    兵营内,兵俘所呆区域出口,一排簿记就搬着案桌坐在那,不时的抬头,询问身前俘虏。

    “什么名字,沛国哪县人?”每位簿记,手中都有一份兵册,是兖、豫之地各郡的征兵情况。而在他们身前,兵俘就这样排着队,等待他们的最终安排。

    “吴,吴勾,沛国肖县人。”小卒不敢抬头,怯生回答着。

    “吴勾?”簿记耐心的翻着手中兵册,好不容易找到了名字,“肖县,里乡,嗯,去年被征入伍,年仅十五,去,拿着这张纸,去那边站着,快去。”

    名为吴勾的小子,看了看簿记所指方向,接过一张类似身份证明的纸张,连连点头,抬脚走靠。当他停步后,身边尽是年少小兵,或是年长老卒。

    “名字,家住何处!”机械式的问话,这些簿记这几天尽说这句话了。若细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曹,”混入俘虏群中的曹操,刚要开口,才发现自己说的不对,立刻改口:“赵。赵二,家。家住何处,我忘了,好像是舒乡,好像又叫刍乡。”

    “赵二?”这种名字太过普通,簿记翻阅着兵册。便看见了好几个这样的人名。人名是有的,但这居住地嘛,却与眼前俘虏所说大不相同。

    “你再想想,到底是哪!”簿记脸上闪过一丝不耐,像这些什么都不会,只有入伍才能讨得生活的兵卒。他见的多了。眼前之人面相不小,恐怕也是老卒了。

    “记不得了,记不得了。”曹操也是演技派高手,摸着脑袋愁眉道。似乎真有那么一点,入伍几十年不曾还乡的感觉。

    簿记不耐烦的挥挥手,开口道:“不记得就回去想,想好了再来!”

    曹操一阵皱眉,他可是观察过好一阵了,像那些年龄小的,还有年龄大的,都被兵卒安排着送走了。不用想。这些人肯定自由了。

    他想要安全离开,这是唯一的一个机会。不过曹操也不敢在这时候喧嚣,当即转身。一言不发的向后走去。

    “站住,给我过来!”一声惊喝,在曹操转身时,突兀响起。

    曹操身形一顿,几乎就要拔腿逃走,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只当自己什么都没听到,继续向俘兵群中走去。

    “给我站住,过来!”猛喝声再次传来,曹操已经能感觉到,周围不少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手心捏着汗,缓缓转身。

    转过身子,闻声望去,曹操才松了口气,对着自己呼喝的并非甄家几员面熟的大将,而是寻常兵营内小校,当即小心走上前,低声道:“将,将军,有何吩咐?”

    小校巴掌落下,打在曹操的脑门上,冷声问道:“其他人都分列两旁,为何独你往回走啊!”

    若是换做一日前,有人敢这么对待自己,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