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活之漫漫人生路 > 第584章 强烈反响

第584章 强烈反响

的理想信念、严于律己以外,还必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他说,“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同时还有民主党派。“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这些主张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各大报刊都纷纷发表理论文章,参与到这个大讨论之中,国家和省级电视新闻中也多次播发大讨论的新闻,正反两个方面都在,理论观点针锋相对,但都是一些搞理论研究的学者提出的,共和国的高层都保持了沉默,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可那些学者则是他们利益代表,由他们冲锋陷阵,这是政治上的需要,一句话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之地,陶勇旗帜鲜明的态度无疑是一场政治赌搏,赢了则扶遥之上,输了则一厥不振,因此都在观望之中,大讨论则逾演逾烈。

    大讨论所以针锋相对,其实是陶勇的讲话中的一段话触动某人的神经,很有可能触及了他们的即得利益。这段讲话全文是:应当看到,由于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中的极少数意志薄弱者发生腐化堕落的情况,是难以完全避免,也不难解决的。但是,如果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中形成了特权阶层、贵族阶层,那么,问题的性质就会变得严重起来,党和国家政权就真的面临变质的危险了。因此,毛泽东强调,为了打掉官风,使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防止特权阶层贵族阶层的形成,我们必须“肃清一切工作上、作风上、制度上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必须防止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同毛泽东的上述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八月十九日,苏联发生政治事变,举国上下一片哗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虽然事变3天后就以失败结束。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的政治事变让上层看到了“和平演变”的危险性,支持陶勇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反对声逐渐变弱,但上层还在观望着苏联形势的变化,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新联盟条约把这些加盟国松散地拼凑在一起,把原来高度统一的国家变成一个国家的联合即邦联。事变后,又有一些共和国要求独立。9月6日,新成立的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的独立,这是苏联瓦解的一个突破口。

    进入12月,苏联迅速瓦解。12月1日,人口和经济实力占苏联第二位的乌克兰全民公决,赞同乌克兰独立。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甩开坚持签署新联盟条约的戈尔巴乔夫,共同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协议说,“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正在停止存在。”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11个共和国的领导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声明这些共和国准备以“平等的创建国”参加“独立国家联合体”,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停止存在”,并通知戈尔巴乔夫,取消苏联总统这一职务的设置。

    1991年12月25日,世界将记住这一天。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将于晚上发表的告人民书。下午,戈尔巴乔夫同法国总统密特朗、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梅杰、美国总统布什通了电话。在宣布辞职前,戈尔巴乔夫签署了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辞职讲话。讲话一结束,他就把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一个装有发射苏联核武器密码的1.5公斤的黑色公事包)郑重地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最后一次降落下来,苏联历史合上了最后一页。

    第二天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至此,上层迅速的做出反应,统一了思想,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号召,长达五个月的大讨论也就此终止,陶勇的政治地位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