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627 初代御本姓

627 初代御本姓

,也很高兴很激动。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日本人还是很崇敬中华文化的,崇拜汉字也是其传统之一,在日本,如果一个事物只有片假名而没有正规的汉字命名,则意味着不正式、不正统,甚至是卑微的。

    显然,一个家族和个人的姓名也是这样。因为在这个时代,在东瀛只有贵族和高阶武士才能用“汉字苗字”,比如天皇一系的平氏、源氏、藤原氏和橘氏,摄关家的近卫氏、清华家的久我氏、西园寺氏等

    然而对于普通人、包括那些富有的普通商人来说,姓氏这个东西,对他们是非常遥远和高不可攀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资格使用姓氏,更没有资格使用汉字姓氏。

    所以,桂咸宁的这一做法在倭人群里是很震撼人心的,在这群倭人的眼里,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这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他们尊严。

    尽管桂咸宁他们只能算是歪打正着。

    所以这些姓氏到后来被这群日本人一直坚持使用了下来,并且被倭人统称为“海外初代二百姓”,虽然后来有很多来自东瀛的移民到澳洲后也获得了自己的姓氏,但是这最初的那二百个姓氏被倭人们称之为“初代移民姓”,至于那最先有的二十个姓氏,则被冠以“初代御本姓”的名号,颇有海外华族的感觉。

    由此在若干年后,在东瀛海外,形成了一个数量极大的亲澳洲的海外倭人移民家族群。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五月上旬,糖厂试生产成功后,桂咸宁为了不让设备闲置,也是为了继续提高倭人们的工艺操作水平,决定充分利用丛林里的野甘蔗资源维持糖厂的日常生产,直到帝力岛的甘蔗收获季节到来为止。

    于是侯相麟以总督的身份与洛卡部落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用二两白银一吨的价格,收购洛卡部落的男女老幼们采集来的野甘蔗,实践后的侯相麟桂咸宁他们发现,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员工,而且还能赚钱。

    当然了,这种野甘蔗含糖量极低,估计在百分之四左右,根据现有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水平,出糖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二以下,也就是说,一吨野甘蔗平均也只能能出产一担白糖。

    显然,这比家里的甘蔗差远了,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把燃煤、人工和其它成本算进去,按照一天半吨野甘蔗的采集收购量和帝汶岛当地的白糖市价算下來,糖厂居然每天都有五到八两左右的纯利润,而且这些白糖一生产出来,就被帝澳公司给收购了,听说皮蒙特把这些白糖直接拿到他的公司所属的商铺里零售,利润比糖厂大多了,只不过因为量不大,所以这只是一桩小生意而已。

    然而桂咸宁表示,等到下半年,女公爵和皮蒙特、德古斯等这几位大佬的甘蔗种植园收获了,那这个糖厂就变成大生意了,因为仅仅是这三家本年度的甘蔗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余亩,虽然这里的甘蔗品质不如家里老王的,但据说含糖量也超过了百分之六以上,在这个时代,甘蔗的亩产量差不多两千斤以上下,所以这样算下来,三到五万两白银的营业额已经是极为保守的估计了。

    而且,随着这三家种植园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计的是,帝力周边将会出现大量甘蔗种植园,届时大概也只有新安城的半机械化的糖厂能大规模收购这些甘蔗,并且维持一个合理有竞争力的收购价。

    因此,现在糖厂的生产活动意义重大,除了培训员工、顺带挣点小钱外,还有磨合设备、改进工艺,为年底的生产做热身准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