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635章:崇国特产

第635章:崇国特产

朱由樻便忍无可忍了,遂命厨师将剩余海蟹下锅,再忍下去就要饿晕了。

    待属于自己的大螃蟹上桌之后,两人也顾不得自己的地位,跟杨帆一样,也是直接用手,这比筷子方便多了,而且吃起来也更痛快。

    在自己的封地,没人敢笑话自己,朱由樻自然无需担心这方面,整个堪察加半岛连一个御史都没有,那还参个屁啊。

    “香!”

    “嗯嗯!”

    朱由樻就说了一个字,便闷头开吃,郑芝莞则光顾着吃,只是附和了两声而已。

    太子爷所言不虚,这海蟹个大且多肉,当真可以算作天下头等美味了。

    干掉了半只螃蟹之后,二人多多少少才算是恢复了一些体力和精神。

    这才想起还能蘸些酱料,如此食用,能让味道更为浓醇一些。

    一个成年男人吃掉一只大海蟹,几乎就能达到七八分饱了。

    饭量小的人差不多都不用吃饭,光吃螃蟹就能填饱肚子了。

    海里有多少如此大的海蟹,朱由樻与郑芝莞都不清楚。

    但从此地的土着野人的发展水平来判断,他们大规模捕捞海蟹的可能应该为零。

    这也就意味着海里的螃蟹多不胜数,足够数千崇国百姓常年食用了。

    太子说过,崇国土地欠收,但完全可以从海里补偿。

    如此算来,加上硫磺与皮毛的收入,崇国反而比其他藩国更为富裕。

    其他藩国也能捕捞海鲜,还能种地,也有皮毛收入,但崇国的硫磺可是一大特产。

    只有同处北方的周国能与崇国分享一部分活火山,其他藩国可是没有这个条件和资格的。

    硫磺就是银子,一座座活火山就是一座座银矿,而且取之不尽,比寻常银矿更为宝贵。

    至于种地,朱由樻在享用过海蟹之后,也就不那么上心了。

    因为种地哪有海捕来得快啊?

    播种之后,起码要等上四五个月才有收成。

    海捕天天都能有收成,一个月刨去天气恶劣的时候,起码能出海十天以上吧?

    而且海捕也不用担心减产甚至绝收,这片海域根本就是没有大规模捕捞过的渔场。

    太子说过,大部分崇国的特产,大明本土都没有,只要崇国愿意收集,朝廷自然乐于收购。

    譬如毛皮、硫磺,乃至动物油脂,这些在崇国根本就不值多少钱。

    但卖给朝廷,也能大幅度地增加崇国的收入,让崇国百姓安居乐业。

    朝廷之前特批,所有海外藩国之中,只有当地气候最为恶劣的崇国与周国允许长期兑换粮食。

    其余各个藩国从第二年开始,均需自力更生,广种土地。

    北方大旱,朝廷急于从江南与南海各国调拨粮食,眼下也无力支援所有藩国。

    如此看来,用崇国的特产去兑换粮食、银子以及物资,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此地无非是冷了一些,贫瘠了一些,荒芜了一些。

    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资源丰富,而且没有流寇和鞑子!

    若是没有类似于本土的诸多忧患,仅仅需要对付土着野人,那就没多大困难了。

    在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思索一番之后,朱由樻甚至开始觉得自己的封地还不错。

    虽然堪察加半岛中北部归属周国所有,但气候较好的中南部都属于自己。

    尤其是半岛南部的气候几乎跟苦兀岛北部相差无几,这已经很不错了。

    想到自己的封地跟江南的面积差不多,而朝廷又管不着,朱由樻的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

    除了造反之外,自己在此地想怎么干都可以。

    用大部分家产来换取一块封地,倒是不算太亏。

    朱由樻可是跟当今皇帝一个辈份,年纪并不大,远远小于那些皇叔公辈份的藩王。

    在年富力强的时候移藩海外,对朱由樻其实是非常划算的。

    一同前来就藩的怀安郡王朱由札,与河阳郡王朱由材也是如此。

    崇国就一位藩王与两位郡王,比偌大的周国简单许多。

    如此之大的封地就被哥仨给瓜分了,每个人都得了好大一块地方,自然非常开心。

    朱由札与朱由材在用过大海蟹之后,便也对此地有了新的认识。

    天天能吃到如此大的海蟹,可是在本土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即便本土真能吃到,只怕一只大海蟹也要被卖到天价。

    一百两银子一只的话,即便是郡王乃至藩王,也不敢天天吃。

    但在此地,就决计没这个顾虑了。

    不单自己可以天天吃,家里的女眷也能吃。

    太子爷说螃蟹性寒,天天吃会有损脾胃,那就隔两天吃一次好了。

    虽说此地的海产不算种类繁多,比不上南方水域,但胜在量大管饱,这才是最重要的。

    随便从海里打上来一网鱼,最小的也有一两斤重,决计可以让百姓们果腹了。

    百姓们肚子里面不是缺油水么?

    那就去捕获海豹、海象、海狮之类的动物好了,其体内大部分是油脂,可以滋补身体,还能用来照明。

    如此大的一座半岛,莫说数千大明子珉,就算是数万人来到此地定居,也足以养活得了了。

    由于堪察加半岛气候较为恶劣,事不宜迟,朱由樻当天便下令开始砍伐树木,用来修建木屋。

    在此地若是没有木屋,冬季定会被活活冻死,大明百姓可比不了本地的土着野人。

    岸上有森林,水里有海产,两样都不缺。

    等吃饱喝足之后,便可以大兴土木了。

    朱由樻认为自己决计算不上昏君,起码要让所有百姓都能住上木屋。

    家家有房住,人人有肉吃,再尽可能多地收集特产去兑换,这便可以让崇国蒸蒸日上了。

    从目前来看,考虑到此地的基础条件,只须按部就班,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困难。

    第一步,便是要在新封地站稳脚跟,大规模兴建木屋,在今年建好定居点。

    等到明年开春,再实施第二步,逐步向内陆发展,开始拓展控制范围。

    做好这两步之后,再向朝廷申请更多的移珉,这样才能让崇国人丁兴旺起来。

    眼下朝廷最不想要的就是数以千万的灾珉了,朱由樻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帮助一下。

    崇国地理位置欠佳,可好歹也能容下十数万的灾珉。

    太子说的对,若是没有足够的百姓为自己干活,空有丰富资源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