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76章 童贯的担心

第76章 童贯的担心

靠原来的地方禁军、厢军可定不成的,那就要驻扎西军才对。

    然而驻扎多少西军才合适?谁来驻扎?这就很磨人。童贯喟然长叹,西军还是缺人啊。

    此前西军刚刚脱离西夏战场,就拉到大名府休整,准备北伐。却意外因为方腊举事,西军就要掉头来东南平乱。如今未及休整补充,再匆匆去北伐辽国?

    真当西军都是铁人吗?夫战,勇气也。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西军在大名府休养的杀气全都泄在东南了,再去北方对战强敌?童贯也是忧心忡忡。

    但是北伐燕云这件事,他童某人已经为之努力、筹谋了十年!如今岂能半途而废?

    朝廷妙算,当然要求得万全之策。但是具体到作战指挥,又哪里去找万全的把握?无非就是赢的把握多少而已。此前有七八分把握就堪战,如今只是六七分就不能战了?

    岂有此理嘛!童贯能做的,也就是把留在西北的种家军再抽调一部,会合了东南这边的刘延庆、王禀、王渊、刘镇、韩世忠等人北下燕云。

    而此前在浙东留下争功嫌疑的郭仲荀、姚平仲、何灌、杨震等人,那就继续留守江南吧。大家都隔得远点,纠纷总会少一些。

    此外北伐军中,也要尽量补充一些地方民社的弓手义军。比如安兆铭和他的靖海忠义军?有了宋江那三百人的表现,再就是斩杀俞道安的能耐,由不得童贯忽略他们。

    按照童贯的看法,这个安兆铭果然是狄汉臣一样的豪杰之辈。不拖他下水去北边走走,未免浪费了人才。海州靖海忠义军,战力似乎也不差他西军多少,所以这次一定要征调。

    因此,童贯这次与安宁的谈话,就显得分外亲切,也很严肃:

    “兆铭啊,你却是个世间难得的人物。咱家上次去信官家时,还特意点了你的名号。这都不用客套,咱家不是嫉贤妒能的人。当年的蔡相,咱家就曾一路推着他上来。

    那却不是徇私,蔡相的确是难得的宰辅大材。然而咱家看来,你安兆铭的人材,甚至不差他蔡相的。决不是咱家恭维你,咱家还犯不上恭维你一个小年轻。

    总之,咱家很看好你!然而大丈夫总要勒功燕然才好,莫要辜负了少年时光。像昔日狄汉臣那样的豪杰,才是咱们大宋人样子,才是我大宋好儿郎!兆铭以为如何?”

    嗯?这是要干啥?招揽俺去北面对付辽国,顺便把靖海军也拉去填坑吗?这可不行!这次朝廷北伐,各种疲惫的算计,就不是哪个人能改变的必败局面。

    自己要多脑残,才会去沾这种必败的晦气?但是这种先见之明,却还不宜说出来。还是收拾心情,先把海州根据地打理好再说吧。

    俺们现在,也是潜龙勿用呢。

    “太尉说笑了,若说好儿郎,还是东华门外唱名的读书人,才算大宋的好儿郎。”

    昔日狄青的旧部焦用被韩琦寻了小错斩首。狄青心中不忍,立在阶下求情“焦用有军功,是个好儿郎。”狄青的意思,这都是大宋的好儿郎,何必胡乱糟蹋去?

    但是韩琦却不屑一顾:“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就在狄青面前把焦用杀了。这耳光打的?啪啪作响呢!

    后来狄青曾经叹息:“韩枢密的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只少一进士及第耳。”

    要说狄青的功业,其实远过韩琦。就因为狄青少了一张毕业证书,便要低头受气,终于惊惧而亡。童贯一怔,他自然知道这些人物结局,心中也是一酸。

    他童贯的功业,可比不上狄汉臣。论及出身,更加寒酸了狄汉臣。人家孬好还是个“人样子”,还留着一副卵子。他童贯呢?要啥啥没有!

    如今官家信任自己,给了沙场立功的机会。可日后万一官家稍被人蒙蔽,自己的下场,难道还能好过他狄汉臣?绝无可能的。

    这才是童贯一心收复燕云的兴致所在!只有自己封王了,才能落得身家齐全。

    眼前的小郎君安兆铭,显然也看到这后果,所以人家就不想走狄汉臣的路子。但是他想怎么走下去呢?童贯很好奇:“莫非安兆铭也想唱名东华门外?”

    安宁心说得了,这是张叔夜之后第二个想到这种可能性的人。果然有识之士所见略同,自己真要认真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太尉明鉴,兆铭还年轻,凡事总归要去试一试。怎么说呢?狄武襄公确实堪为我辈楷模。然而兆铭,却也不想有狄武襄公那样的憾事。

    至于太尉所言,海州靖海忠义军此次南讨出兵两千人。总共战损七百有余,宋江又带去三百,尚存千余可战之卒。太尉若不嫌弃,尽可与张学士关托,料来必要应的。”

    嗯嗯,就把事情推给张叔夜好了。大不了让赵子庄过去,反正他也是热心兵戈之人。

    童太尉对安宁青眼有加,还有肉松的生意可以做,又惦记上人家千余骁勇敢战的靖海军。所以这些床弩之事嘛?

    嗯嗯,虽然不太合适对外售卖,最后他还是允了安宁带走六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