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62章 廷议

第62章 廷议

说,长远的利益不可限量。

    然而这就是在对牛弹琴!朝野百姓讲究的是快意恩仇,特别是北地的契丹人、女真人,他们哪里耐烦听你金兀术的良谋深远?又如何知道事前与事后的区别?

    总之,“你金兀术就是干过这样一件不着调的破事!”金兀术的人设,一时大崩!

    汴京朝堂上,每天朝会的主题也是要不要严惩曾经主和派大臣,下诏使海州三军北伐?再使太原诸军北去收复代州、忻州,攻击云州。

    “当然要!”主战派如是说。

    “代州、忻州乃天下形胜,云州更是抵御女真人的国家的屏障,怎能轻易丢弃!他金国无故南侵,河东、河北残破,战死十几万忠烈义军。

    无辜百姓流离失所,那是几十年都无法恢复的浩劫!如今却说走就走?若不给他们吃些苦头,临之以威,这些蛮夷之辈此后还要故技重施,则国无宁日也。”

    “不要啊,陛下!”主和派反驳道。

    “我宋泱泱大邦,地广万里,物阜民丰,素以仁义治天下。如今河北、河东战事糜烂。朝廷财税之苛刻、沉重,历汉唐前朝之苛政具备,民间百姓日子苦不堪言。

    朝廷若不能及时休养生息,抚恤百姓,反而继续去穷兵黩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大宋之祸不在边患,而在民间生息也。

    昔日太上皇行花石纲、西城所,激起河北、东南民乱,其祸更在金人南侵之上也。彼河东之地,云州无险可守,代州、忻州贫瘠。就算此前失了,他金兵就攻下太原了吗?

    河北十数州县沦陷,如今也是一朝收复。若是以臣等愚见,不但河东的云州、代忻州之地尽可弃置,便是燕京,也是毫无用处。

    昔日阉人童贯云,得燕京之地,可护河北周全。如今金兵一来,燕京只能闭城自守,一点遮护河北的模样都没有。可是此前燕京数年经营,投入财货又何止几千万贯?

    还不是都被打了水漂?再说海州三军北伐事,臣等以为更加万万不可行也。海州以弹丸之地,如何可妄言兴兵辽东?

    若胜,朝廷无利可图,而海州更不可制也。若败,海州辛苦积聚一朝散尽,朝廷再无法得其臂助。彼之金国也要报复我大宋也。

    夫人无信不立,此次金兵南侵,实在源于太上皇、官家之孟浪也。此前既然签订和约,就应信守承诺,然而朝中大臣,却一昧反复无常,战和不定,这才惹怒金兵来伐。

    想我泱泱上邦,居然失信蛮夷之国,此诚可畏也。”

    赵桓便如提面木偶,一言不发。此前棉衣一事,自己并未得到实际好处,反而内府财货,被人搜刮一空。再到宗泽、李纲这样的重臣纷纷拒绝回朝,赵桓也只能继续忍耐。

    郭药师却是双眉紧锁,沉默不语。他看着朝堂这些主和大臣,实在无语。有理没理的现在是在打仗知道吗?世间哪有与敌对战时,还要拼命数落自家不是,沮丧士气的道理?

    忻州、代州不能收复,则太原危殆。太原失则河东不保,河东不保则汴京何以自安?!

    居然还不要燕京了?大宋立国一百六十年,为何得了一个弱宋的名头?不就是石敬瑭割燕云之地,导致大宋地理上金瓯不全,河北无险可守吗?

    童贯已经死了,他收燕京的法子也不对,让金国看透大宋的虚实。但是不代表他收燕云就是错的?金兵南下也不是什么手诏的事情,关键还是大宋太弱,而又太富而已。

    手诏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所谓仁义信用,都要建立在朝廷金瓯无缺的基础上谈。国家都保不住了,百姓都要遭到屠戮了,谁还跟你讲什么仁义道德!

    再者,这次金兵南侵,考虑过昔日的“海上之盟”吗?

    郭药师感到悲哀,自己就是要和这样一群无知、无识的所谓士大夫们共事,一起匡扶宋室吗?难怪他安兆铭情愿远去海州自立门户,也不想趟汴京的这摊浑水呢。

    然而如今的主和派,却也无法再退了。再要让步,他们就该被郭某人扫除朝堂呢。

    “好!诸君一再声言要收复河东,北伐辽东。如今河北还有金兵,太原也未解围。李纲救太原,可有作为?安兆铭连青州都无力周全,他又何能北伐辽东?

    到时金人以逸待劳,安兆铭可有胜算?不仅浪费许多钱粮,还要给金人再次南下的借口,此亡国之祸也!臣请陛下降旨意,敢言北伐者斩!陛下!”

    “够了!”郭药师再也压不住心头邪火,一脚踹开身边口水乱喷的大臣,愤愤而去。

    此君前失仪之罪也!然而群臣却纷纷三缄其口,不敢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