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114章 明教再起

第114章 明教再起

名府,任北道总管,辖大名、博州、恩州、开德府,与宗泽的河北宣抚司东西相列。

    手下人马三万余人,分列四州,偶然一朝重臣也。以刘豫的资历、功劳,能力,想要做好这个差事,并不困难。

    何况他的手下,也着实不少人才。关胜、刘猊、薛亨、刘复、刘经、郦琼、李成都是方面之将。儿子刘麟行事虽然不太得体,不过也一向宽厚待人,颇得众心。

    何况最重要的是,还有此前刘豫在东南网罗到的明教内门势力,已经做大地方。虽然还上不得大台面,但是散落在民间,委实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江湖势力。

    这些明教的老班底,此前在东南被朝廷掘了根基,一度过得非常艰难。后来刘豫整治了朱勔,拿到圣教五法器,再出面张罗时,这些人自然都跟了过来。

    等到刘豫出河北提刑时,就有不少明教人物被他撒下民间落脚,都在大名府各地传教,到如今发展出的河北教众就不下百万。甚至连宗泽的地盘上,都在和明社抢信众。

    百万教众不算少了,明教内门又精于蛊惑,讲究渡劫成佛。所谓“杀人成佛”,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当真吸人眼球。

    凭借这种蛊惑手段拉起来的教中“精锐”,也不下四五万众。这些教徒效忠的对象,自然就是明教教主刘豫了。所以,刘豫的人手真心不算差了。

    明教《二宗三际》的教义,倡导光明,讲究众生平等。鼓吹光明战胜黑暗。这对于频频经历混乱、战火洗礼的河北民间来说,哪怕民间的乡绅、读书人,也要沉迷其中。

    何况他们又在“众生平等”的口号下,经常做出“均平富”的举动,不断向那些豪强、大户人家“劝捐”,拿出钱粮财货救济贫众。

    从这方面,就能看出昔日方腊和宋江的差别了。宋江只是在抢掠,民间大户畏之如虎,恨之入骨。方腊却是劝善,求得来生福报。这让那些民间大户掏出钱粮时,心情非常轻松。

    “若有明使,出兴于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等流域落户大名府后,新的“明教三尊图”也随之粉墨登场。

    居中落座的明使,当然是教主刘豫了。旁边则是两位光明左右使,一如既往的三尊布局。左使乔道清与教主并坐,右侧居后右使,的却是刘豫的侄子刘猊。

    乔道清可是明教内门的核心人物,他原本在教主俞道安麾下效力,精通幻术,绰号“幻魔君”。昔日永宁山一战,初出江湖的洪七一战成功,倚天长刃斩首俞道安。

    那一战杀得乔道清魂飞魄散,受伤后仗着地利熟悉潜出永嘉。此后再逃到平江,又在内门信众的推荐下执掌明教的日常诸事。

    因为他的能力、资历、经历突出,所以刘豫对他十分信任。此前在河北时,就把他留下来经营势力,还让侄子刘猊隆重拜师。

    如今明教在河北的实力,甚至都超出了刘豫的预期。他还在瞻前顾后地反思自己匆忙离开汴京究竟对错时候,浑然不知河北之地的基业,已经远迈宗泽那样的河北宣抚司。

    甚至赵楷在蜀中经营了多年,说到对民间人心的控制,也远不如他。更遑论赵构在河东的浅尝即止了。

    从某些方面说,也只有京东都护府,才敢说稳压他一头。说起对民间的控制能力,自然首推明教这种入世的传教法子。

    但是如今的明教,实际上也分为两支。其一就是陈颙、吕子曰、陈箍桶等人在海州创办的“明社”,其二就是刘豫、乔道清在河北的明教了。

    只不过明社更加强调“初心”,他们对《二宗三际》的理解,也更多推崇“光明、现在”。而乔道清出身明教内门,自然喜欢捣鼓信众对“黑暗”的痛恨,以及对“将来”的期待。

    至于《二宗三际》中提到的“过去”?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谁都不想继续提起了。

    刘豫的弟弟刘益任妙明尊者,掌降魔银章“五雷令”。昔日同窗李俦拿下了净气尊者,掌“青铜印章洁净宝”。冯长宁乃妙水尊者,掌“青铜甪端”。

    其他许青臣妙火尊者,掌“青铜三足香炉”。郑亿年执掌的是“玄铁金钟罩”,这是五使者。此外又有李俅、李孝扬、张柬、王琼为四护法。

    “圣火昭昭,圣光耀耀,凡我弟子,同心同劳。怜我世人,飘零无助,恩泽万物,唯光明故。光明慈父,知义知情,启我澄心,苏我明性。

    怜我世间,魔尘坌染,除恶扬善,唯光明故。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熊熊圣火,焚我残躯。十二常宝,普启诸明,妙音引路,无量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