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佣兵 > 七 文化名城

七 文化名城

    当然,想要打造一个文化名城仅仅是有几所大专高职什么的是远远不够的。一所文化名城最主要的内涵就是――每一位市民都有点文化人的气息。这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天京城普及基础教育。对此,太史昆还颁布了法令:建立蒙学馆与少年书院。

    蒙学馆的招生是硬性招生,天京城三至十二岁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必须就进入学。太史昆下达强制入学的命令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与李俊的母亲一个想法――女子还是不识字的好。而太史昆固执的认为女性必须要受到教育,就算是天京城不需要女子来做学问,做科学,但天京城未来的孩子也需要一个开明的母亲。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太史昆动用了独裁者的权威。

    其实,在太史昆的内心最深处还记得他对于那身赖叽叽的蓝白运动服的留恋。那一段时期米老头的草台班子在那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逗留了三年的时光,那一段时期他甚至有幸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他知道为了读那三年书米老头付出了多少辛酸,他想不明白道貌岸然的教育高官们为什么要百般刁难一个渴望学习的孩子。办学,办义务制教育的宗旨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官员们有一个凌辱孩童的机会吗?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分清楚贵贱吗?为了让所谓流动人口的后代,站在铁栏杆外面对里面的学校产生仇恨吗?仰或是,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仰或是,真的为了培养红色的接班人?

    若是天京城没钱,真的没钱,连砸锅卖铁都凑不出办教育的钱,那么天京城就干脆不要装这个比;若是天京城有钱,谁在这个事情上敢于装比就装装看!

    蒙学馆的启蒙教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文化,启蒙先生的人选从天京城就可以选拔的出来。唯一困难些的是太史昆对于课程的要求,他要求除了文、史课之外,还要在蒙学中开设算数、百科知识等课程。教授这些课程的先生就算是在整个大宋都十分难觅,太史昆也只好出了个折中的法子:请高大壮编辑教材,由寻常的先生照本宣读。孩子能理解多少,只能看造化了。待到百科学府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理工生时,蒙学馆才会有真正的算数先生。这个过程,也许需要很久。

    太史昆还规定,所有孩子的午饭必须在蒙学馆中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天京城的下一代充足的营养。太史昆重资在天京城旗下水草最为肥美的玉田县郡建立一座庄园,命令皇甫瑞选拔优秀牧者,在庄园内饲养牛、羊、猪、鸡,为孩子们提供新鲜的牛奶、鸡蛋与肉类。同时命令叶春拨出十艘快船成立水产捕捞司,为孩子们提供海产品。同时命令马植每日精选优等瓜果蔬菜供给孩子们食用。每一座蒙学馆都配备了上好的厨师与几十名妇女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太史昆将给予所有为蒙学馆服务的人以丰厚的薪水。

    在超高薪水的背后,太史昆同样要求整个食品供应环节必须保证优质新鲜,若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太史昆将准备了花样丰富的刑罚伺候,甚至,他不惜发出了死亡威胁。

    每一所蒙学馆,太史昆都指派一位天京城的名流作为监督,每一位学子、家长、知情者都可以找学监反应蒙学馆中的问题,如果哪一个蒙学馆出现了丑闻,那么这位学监将会是第一个受到惩处的人。学监的人选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卢俊义,比如武松,比如冯则,再比如,德兴坊蒙学馆的学监就是太史昆本人。这些学监有钱有势有社会地位,他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点点贿赂而出卖自己的名声。同时,他们为了避免自己负责的蒙学馆出现问题,必然要时常的去查访,并保护举报者的利益。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接受教育完全是免费的。不仅如此,天京城要是有哪家的家长藏着孩子不让上学,还会遭受太史昆的打击报复。还不仅如此,只要将孩子送到蒙学馆,蒙学馆就必须一视同仁的提供教育,哪怕这个孩子是高丽苦工的孩子。事实也是也是如此,武清县有人听说天京城有免费的书可以读,当真就把孩子送来了,天京城的蒙学馆果然也没有食言,当真就将孩子收下了。

    太史昆建立的少年学院,招收十二到十六岁的少年。学院的课程内容肯定是比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