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超级商业帝国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发言!

第三百四十三章 发言!

    第三百四十三章 发言!

    江河对莫文娅的话打心眼里佩服,但他看到在座的人还是一脸木然。卓一群正犹豫是否应该打破冷场,一个人鼓着掌站了起来,众人都将目光转过去,东方石站在最里边的位置上,对着莫文娅鞠了一躬。

    “莫总编的发言实在精彩!东方石由衷地佩服。”他说完,镇定地坐下,扫视了屋里一张张紧绷的面孔,接着说,“作为一家编外小报的负责人,很荣幸今天列席集团这样高层的会议。很明显,江部长和卓一群不谋而合的议题主要是针对我跟莫总编的小报的,虽然很幸运,新闻出版局还没拿我们开涮。莫总编刚才说得很好,媒体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而不是庸俗化,这本身应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为什么我们的主管上级还要板着面孔看市场化之后的报纸呢?市场是什么?市场是真正的江湖。作为办报的人,才能体会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必然。既然要市场化,既然得自力更生,既然得靠媒体自己养活自己,媒体就必须得由简单的喉舌功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要有人读,就得降低自己的姿态,迎合大家的口味;要有人投广告,就得改变自己的身份,得为客户服务。所以说,当我们高高在上,高声叹息媒体沦为媒子,记者沦为皮条客的同时,是不是也得改变一下我们看媒体的眼光,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一味地提所谓高要求,强调所谓高品位,那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结果。我也曾经是纯粹的报人出身,但现在因为经营着这样纯市场化的小报,终于理解到报业市场化的所有辛酸,以前那些所谓新闻人的理想,现在看来多少有些迂腐和可笑。反过来,当我看到在我苦心经营的报纸上,不得不刊登一些医疗小广告、牛皮癣,也会感到心疼,甚至认为那是一种耻辱,好像那些牛皮癣都贴到我脸上来了。有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像阿q那样想,等爷有钱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有多少撤多少,拿十倍的广告费也不正眼瞧它。可那现实吗?”

    江河再次感到震惊。莫文娅回敬给东方石的掌声更加刺耳。不过,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那掌声毕竟是孤立的,这样嚣张地将他的反庸俗化贬为笑话的,仅仅是两家小报而已。他大可不必将那两个“异见分子”放在心上。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卓一群,“卓总裁的意见呢”?

    听到东方石献给莫文娅的掌声时,卓一群就后悔不应该请那个酸溜溜臭文人来。像他那样不入流的小报总编,请他参加会议已经太抬举他了。他还真把自己看成跟莫文娅比肩的角色了。小人!但眼下的关键是,她必须当着江河的面,把这两个火炭丸子眼也不眨地扔尚江里去。

    “虽然莫总编和东方总编对经营市场化报纸感同身受,但你们毕竟不能代表整个报业集团。作为你们的主管上级,对你们的感受和无奈,我们只能表示理解和最大限度的支持。在跟江海市长交流过意见之后,也跟集团的王总编、张总编和李总编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最终形成了此次报业集团下属各报(含周报、网站)整顿低俗之风的决定。”她的眼光依次扫视自己提到的几个人——几尊泥塑,她很放心。“即日起,各报对采编内容进行严格自查,彻底清除那些格调低下、文字下流的内容,尤其是封面导读标题、各版大标,一定要做到健康高雅。同时,各报对广告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和铲除那些垃圾广告、牛皮癣广告。违例者,就不光是新闻出版局要处理,集团内部也绝不手软,对负有直接和间接领导责任的总编、副总编,一律重惩。”

    江河带头鼓了掌。在他的目光暗示下,在座几位老总也懒洋洋地跟着拍起巴掌,只有莫文娅和东方石一脸不屑地愣在那里。

    “集团早就做出决定了,还要我们各抒什么己见?真是浪费时间!”莫文娅狠狠地给了老同学一个白眼,将笔记本重重地合上。

    “是啊,集团的决定就是最高指示,我们只有举双手赞成。回去后,我们不仅要自查,是不是还应该自裁?不管在座各位心里到底怎么想,我东方石一不做二不休,下期就在封面上印上几个大字:本报谢绝刊登格调低俗的小广告。这下,集团该满意了吧。”东方石说完,两眼直直地盯着卓一群。

    “很好,东方总编的意识和觉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提议,莫总编,我看你们报纸也可以借鉴一下嘛!”卓一群把目光转向莫文娅。

    “那请卓总裁来做女报总编吧。”莫文娅说话的时候连眼皮也没抬一下。

    “哈哈,这当然是开玩笑。各报下去之后要怎样表达自己对这次整风的理解,都可以,但一定要进行严格把关和深刻自查。格调低俗这盏红灯,希望大家今后谁也别硬着脖子去闯。”卓一群作了总结陈词,然后看看江河。

    “今天报业集团的工作会议异常成功,我感到很欣慰。各位总编既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集团的决策又能全力支持和执行,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都尤其值得表扬和肯定。我也代表方德生同志对大家的支持和理解表示感谢。”江河象征性地低了低头,跟卓一群两个人鼓了鼓掌。

    “散会之前,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这也是集团董事会昨天晚上才作出的重大决策:集团决定正式收购《惠泉时报》及其属下《尚报》,签字仪式会在上半年内完成。这项工作开展的同时,集团还接受王总编、莫总编和李总编的提议,集中力量做强做大晨报,与商报展开直接竞争,争取三五个月内有明显成效。因此,请张总编下去后立即着手晨报的改版、扩版工作,加大推广和发行力度,全力抗击商报!”

    包括江河在内,对卓一群的话,都只能暂时用麻木的表情面对。

    进入四月,惠泉的空气里就隐隐有了夏天的火药味儿。

    方德生回到家,就在院子里脱得只剩一件白背心,换上拖鞋。老唐及时地把洗脸水和毛巾摆在墙边的水槽上。

    “方市长,晚上想吃点啥?”老唐两手交叉在白围裙里,问。

    “这两天都在外面吃饭,油有些重,还是老规矩,来碗手工面吧,不要潲子,用酸菜最好。”方德生一边洗脸擦汗,一边回答。

    “好嘞,一碗酸菜面块。”老唐乐呵呵地应了一声,迈着碎步下去了。

    方德生洗完脸,在院子里活动活动手脚,狠狠地吸了两口清新的空气。不错,还有淡淡的香樟气息和兰草的幽香。看样子,这里的夏天会比自己呆过的那些地方都热。才开始到地方上任职的时候,他的一位忘年交老友,也是个到处做过官的老头告诉过他,天下太平,一方平安,那是地方官最没作为的地方,反倒是乱世出英雄,遇到天灾**,地方官的人格魅力就显现出来了。来惠泉以前,他早听说这里每到夏天就一派活火熔城的景象,遇到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旱灾或洪灾是意料中的事。莫非,今年考验我人格魅力的时候到了?

    正想着,老唐捧着面条来了,周到地给他摆在一张小几上,又安好了一把小竹椅。“方市长,面好了,趁热吃了吧。”

    “谢谢老唐。”他回头走到小几前,弯腰捧起面碗,蹲在地上就送了一大夹进嘴。“嗯,好吃好吃。这比那些星级酒店的地道多了。老唐,这酸菜也是你自己做的?”

    “啊。我知道方市长好这一口,把原来那个泡菜坛都托运过来了。里面的老盐水、老泡料都是宝物呢。”

    “老唐,你真是有心呐。”他把面条吃得呼呼直响。这样的味道,这样的吃法,在外面绝对体验不到。

    “这天热起来可真快。方市长,以后要是真热起来,我就给你做凉皮,还有川东凉粉,这些天,我正在跟惠泉做这些小吃的名师切磋呢。”

    “好样的老唐。我真舍不得让你退休啊!”他嚼着嘴里特别的酸菜,由衷地感慨。

    “说真的,我也舍不得。尤其是你初到惠泉来,里里外外都得有个体己的帮手。我是个粗人,大事上帮不了你,也只会做个汤汤水水的,方市长要是觉得老唐还有用,我就再跟你两年吧。”老头子说得自己眼眶里潮乎乎的,别过脸,不敢看他。

    “老唐,你这是什么话,你要想留下来再做两年,我求之不得哩!”他一口气把面汤都灌肚子里去,那种带着明显唐氏风味的酸辣劲儿,让他感动。

    “哎,那我就留下了。”老唐有些孩子气地高兴地应了,过去接过他手里的空碗。

    他站起身,用纸巾揩着嘴,满足地打了个响亮的饱嗝。

    “方市长,这些天我在街头上听到些传言,不知该不该跟你说。”老唐抱着碗,犹豫着不知该走开还是站在那儿。

    “什么传言?我不是跟你和小张都说过吗,在外面听到什么话,只要是跟我们有关的,就及时汇报。”他从老头子的表情上看出那传言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们说,今年惠泉要遭大旱……”

    “为什么?老唐,你别吞吞吐吐的,这话又不是你传出去的。”

    “他们说,惠泉本来就缺水,现在又来了两个当官的,一个叫江海,一个叫江河,还不把那点水一起装了去?现在菜市场就偶尔听得到谣言了,说今年惠泉天旱一百天,尚江涨水季节也断流,全城的人要热死一大半儿……”

    “胡说!”他的脸色唰地比夜色还黑。

    “这都是他们的传言。”

    “老唐,你下去吧。这些传言都是胡说八道,我看今年惠泉风调雨顺。你以后听到这些鬼话,拣要紧的跟我说说就是了,不要再到处张扬。”

    老唐怯怯地应声退了下去。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居然被这样道听途说的市井谣言激怒了,而且还当着可怜的老唐情绪失控。这些可笑的老百姓,怎么不说是我和江河给他们带水来了呢?当然,如果今年惠泉真的风调雨顺,夏天出人意料地没有干旱和吓人的高温,他们肯定会编出这样的传言来为他歌功颂德。真是可笑!

    回到书房,刚打开一本惠泉地方志,江河就进来了。他仍然在低头看地方志上有关旱灾的记载:明永历元年(1647年),伏旱百零八日,尚江竭,人畜断水,死十之七八;清光绪十年(1885年),涝旱三月,瘟疫横行,尚江浮尸连绵百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伏旱百一十一日,人畜尽逃,城几废。

    “大哥看什么东西?看得这样专注。”江河坐在他对面,忍不住低声问。

    “唉,我刚看到惠泉地方志上,说这地方以前天灾不断,是个很难打理的地方啊!”他由衷叹了口气。来之前怎么没认真了解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呢?看来什么事儿都有可能让我赶上了。

    “这个有什么?都是过去的事。以现在的科学技术,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话是这样说,但当事人得付出多大牺牲才能胜天?惠泉,的确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大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身在其中,就只能奋力一搏,不然只会落下千古骂名了。”

    “这些道理我都懂。只是我刚才听了惠泉今年大旱的传言,找地方志来看看,恐怕传言不虚。”

    “我觉得惠泉最可怕的倒不是天灾,而是**。我先来惠泉的那些天,每天都读地方志,发现这地方挺背的,天灾只是一方面,**更惨。光是惨遭兵祸,甚至被屠城都有好几次,远的不必说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什么蒙古骑兵屠城三日,张献忠屠城十日,后来的鞑子军还来屠过一回。你说惠泉这地方还有什么能传承的?”

    “难怪连当地人也对惠泉的历史不了解,以前政府的宣传资料也轻描淡写,原来过去的惠泉已经成为不解之谜了,现在住在这里的人跟这座城市的过去没啥关系。这局面的确有些古怪。”他心情沉重地合上地方志。看来,人文惠泉的思路算得上前无古人,也许成败就在此一举?

    “大哥,我所担心的**倒不是这些历史上的事,而是现实中的。”江河虽然猜到方德生的心思,但他还不想关心那么宏观的问题。

    “现实中的?”

    “你知道,我才参加了卓一群那个报业集团的一次办公会。大哥你要搞的人文惠泉,这帮人恐怕领会不到你的深意啊。他们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垄断惠泉报业,怎么巩固自己的地盘。我猜想,他们甚至敢于在时机成熟时用舆论作砝码跟你叫板!”

    “有这么严重?他们在会上都有些什么值得注意的言论和决定?”

    “首先,他们对我们上次批评他们格调低俗的问题有消极抵触情绪,特别是那两个小报的老总,竟然明目张胆地说报纸内容低俗化是报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那些小广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表面上他们服从集团自查和杜绝低俗内容和广告的决定,但他们心里肯定不服,还会继续打擦边球,甚至铤而走险。”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是到菜市场买菜,绝不允许讨价还价。要是他们再明知故犯,你们宣传部就有责任让他们知道,在你的管理之下,一切只能按规则来玩。玩火就只能**!”

    “嗯。他们一时恐怕也没那个胆量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上次新闻出版局也挺给我们兄弟面子,给晚报的处罚很重,也算杀鸡儆猴吧。”江河得意地笑了笑,喝了一口茶。

    “那还有什么?好像一切都在你掌控之中嘛。”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卓一群终于要动手了!你刚来的时候,不是听说报业集团要收购《惠泉时报》吗?在会上,她已经正式宣布了这一决定,并且计划在上半年之内完成相关手续。”

    “动作这么快?”

    “她肯定是想抢在我们还没明确干预这种不正当竞争之前把自己做到最大,把《惠泉商报》挤出去。她在会上同时还宣布了另一个决定,就是集中火力把晨报做大做强,跟商报死拼。晨报按照这个部署已经准备改版扩版,随时都会跟商报肉搏。”

    “没想到,惠泉这个小小的媒体圈子,斗争会如此激烈和残酷,而且还很原始。”

    “大哥,我担心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一旦惠泉报业成为卓一群的家天下,她才是真正控制舆论喉舌的人,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真正的**!你想啊,一个地方有几家受制于不同势力的报纸,他们出于竞争需要,会想方设法跟地方当局搞好关系,为当局的舆论宣传服务。现在没有竞争的需要了,他们的立场就完全主动了,这形势对我们十分不利呀!这也就是为什么其他地方都会扶持起几家互相抗衡互相制约的报业集团的道理。”

    “的确,这是一个问题。”方德生点头的时候,心情比看到那些天灾记录时沉重了许多。

    “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也一直在琢磨对策。现在,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开辟一个完全服务于我们自己的舆论阵地,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和资源,做大做强我们可以完全掌控的媒体。”

    江河喜形于色的表情,让方德生着实吃了一惊,但他同时也感到轻松了许多,连空气也不再像刚才那样闷热。

    红色的丰田跑车在拥挤的市区街道上灵敏地穿梭。夹在走走停停的车流中间,东方石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紧盯前方的动向,丝毫不敢懈怠。

    这是他跟文清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