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超级商业帝国 > 六百零五.

六百零五.

    六百零五.

    “我看霓虹灯就不错。”林影说:“投资不大,技术也不难掌握,而且效益非常好,发展前景也相当客观”。

    “霓虹灯?”姜兴宇夫妇相对一视,心中都暗决奇怪。霓虹灯是传统的广告项目了,他们也没有看出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啊。相反,目前做霓虹灯生意为主的广告公司处境都相当艰难。

    林影看出了二人的疑惑,慢条斯理地说:“我说的霓虹灯生意不能按传统的方式去做。你们一定要换一种思维方式”。

    姜兴宇和陈玲顿时兴娶大增,静待林影的下文。

    林影慈爱地一笑,说:“国内很多城市都在搞亮化工程。一条街路的亮化工程做下来的利润你们一辈子都用不完的。”

    “对啊”姜兴宇心中豁然一亮,但随即又暗了下来,叹道:“在灯光生意中属‘亮化工程’最赚钱。可是‘亮化工程‘也不是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能干的啊”。

    “不是你们能干的,那是什么样的人干的呢?”林影笑呵呵地问。

    “要做‘亮化工程’需要和政府机关协调好关系,政府里面有人撑腰才行啊”。

    “终于说到关键上了。”林影笑呵呵地说:“这就是我要和你们说的换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我多年来作生意成功的诀窍”

    “诀窍?”姜兴宇和陈玲又是相对一视,他们隐隐感到林影正在把自己经商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不由得内心都激动起来。

    林影笑呵呵地问:“你们知道当今中国最有钱的人是谁吗”?

    “是——是南德集团的牟其中吧?中国第一民营企业家。”姜兴宇试探着回答。

    林影不置可否,笑呵呵地问:“那你们知道当今商场上什么人最赚钱吗”?

    姜兴宇摇了摇头。

    林影笑呵呵地说:“当今中国最有钱的人不是牟其中,也不是任何一个商人,而是**。如今的商场上,有两种人最赚钱——一种是官商,一种是黑商,而尤以官商最厉害。因为,他们是做中国最有钱的人的生意”

    姜兴宇夫妇恍然大悟,再不敢言语,只是虚心聆听林影的教诲。

    “要做生意就得和最有钱的人合作。自古以来中国都是无官不商,无商不与官靠拢。如果你和村长关系好,你便是村里的富商;你和镇长好,你便是镇里的富商;你和县长好,你便是县里的富商;你和市长好,你便是市里的富商;你和省长好,你便是省里的富商;你和国家领导人好,你便是中国的富商。商人必须和政治联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官商。”

    “但是,官商有些时候也怕黑商。现在都讲黑白两道,不要太贪心想在黑白两道上都有作为,那样的人风头出得太多,死的都很快。其实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只要你走通了一条,就已经是前途无可限量了。官商是白道,黑商是黑道。官商毕竟儒气,而黑商则心狠手辣。什么手段都敢用,什么技俩都敢使,而且做事不计后果,但是,黑商的下场大多凄惨,所以,最好不要走黑商的道路。”

    “从商要走白道,要做官商,要想方设法向官靠拢。而向官靠拢的秘诀就是一句话——‘出手要大方,一掷千金;手法要含蓄,投其所好。’这才是商道”

    “做生意不仅要建立客户群,更要建立关系网,官的关系网。网不能结的太大,也不能结得太小,要量力而行。就象蜘蛛结网一样,大小根据蜘蛛的能力而定,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且一定要结实,要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关系网织起来了,生意就好做了,风险也就少了。即使你落魄了,因为你已经与他们连为一体,他们是不会坐视不管的……”

    林影的一席话,让姜兴宇茅塞顿开,他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这是他第一次聆听商道,听商场的行家说商道。虽然,他接触商界较早,自己也做了大半年的生意,但总是在懵懵踵踵中mo索,没有一点方向,没有一点信心,而张影的话就象是在他黑暗的世界里突然点亮了一盏灯。以前的所做所为,那哪叫做生意啊,分明是幼儿园里的小孩在掰着手指头数数。他相信张影的崛起,以及她今日的东山再起,绝不是江城商界中的神话,而是一种必然,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

    他看着林影和善慈祥的面庞,忽然生出一种想法——她就是“商神”,当代的“商神”

    当夜,姜兴宇和陈玲就住在林影家里。躺在林影家宽大舒服的床上,夫妇二人却都是整夜未眠,他们都在回味着林影说的每一句话。林影的经商之道实在给他们带来太多的震撼

    第二天一早,姜兴宇夫妇带着儿子向林影辞别了,他们还要赶去和员工会合。林影也未多加阻拦,但是却一脸依依不舍的神情。人上了年纪,总是爱多愁善感,就连林影这样的女强人也不能例外。她一手拉着陈玲,一手拉着姜兴宇,伤感地说道

    “这次你们来,我也没有什么礼物准备的。这样吧,我就送你们一辆车吧,做生意总用得上的”

    “这——这怎么使得”陈玲慌了,连声说着:“大姨,您已经没少帮助我们了,这车我们坚决不能要”

    “怎么使不得了。”林影嗔怪起来,说:“玲儿,你是个商业天才,可是你偏偏不听大姨的话,非要去教学。这次看到你们能进入商界,我真替你们高兴这车就当是我送给你们开业的贺礼吧”

    二人还要推辞,林影已经把司机叫来了,吩咐:“小王,你马上安排人把那辆白色的捷达车送滨海去。手续一并办妥当了”。

    司机答应着去办了。夫妇二人见事已至此,也只好不再说什么。

    从此,姜兴宇就有了他那辆白色的捷达车。他一直开着那辆白色的捷达车在商海上奔bo。即使在天宇公司和天宇集团称雄滨海广告界,名动天下时他也没有换掉;即使在他的助手白雪开着价值六十多万的奔驰轿车时,他也没有换掉。直到后来出了车祸,姜兴宇九死一生,那辆车才因为报废被送进了废品收购站。而此后,姜兴宇再没有自己开过车。

    林影见二人接受了自己的礼物,脸上重又恢复了笑容,她特意叮嘱姜兴宇:“兴宇啊,今后做生意,千万别小瞧了玲儿的能力。她可是我一直看好的商业奇才。生意上遇到什么为难的事,多听听玲儿的意见”

    姜兴宇爱怜地看了看妻子,郑重地点点头。

    从常河回来,姜兴宇做生意的思路豁然开朗。他不再犹豫,不再彷徨,而是坚决地把发展霓虹灯项目做为公司未来首要的发展方向。为此,他还特意把大华和刘凯派到国内规模最大的霓虹灯厂学习了半年时间,而把他们最先招聘进公司的小工王强和杜志刚提升到广告大工的位置。

    对于姜兴宇这一突然的转变,白雪惊讶不已。她不止一次地提醒姜兴宇——霓虹灯是个非常不令人看好的领域,如此下大赌注实在是冒险。姜兴宇每一次都笑而不答,一幅莫测高深又信心十足的样子。这让白雪感到又好气又担心又好笑。好在公司的业绩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上升的态势,这倒让她很是欣慰。

    随着江山公司大举进京,华府公司转移经营重点消息的传开,长安路上广告界的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有实力的广告公司都纷纷计划着向平阳街搬迁,准备角逐江山即将留下来的巨大馅饼。姜兴宇和顾正平的日子明显好过起来,两家公司联手接连做了几笔不大不小的生意,将各自原本瘪瘪的腰包,渐渐填得充实起来。

    顾正平终于放弃了他原来那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直接把公司搬到天宇公司旁边那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内。两家公司的走动更加的密切了。他也加强了对白雪献殷勤的力度。

    可是白雪对于他的印象却丝毫没有改变。虽然,白雪一直对顾正平存有偏见,但和他的妹妹顾慧兰却是关系很融洽。两个人经常凑到一起,悄悄说着女孩子的话。

    “你那么喜欢我,干脆嫁给我哥,给我当嫂子算了。”顾慧兰调皮地说着又笑了起来,鼻子微微往上翘着。

    “如果你还有一位哥哥的话,我到可以考虑一下。”白雪也笑嘻嘻地说着。

    “其实我这个哥哥也不错啊”顾慧兰说:“年纪轻轻自己就开了公司,而且人又满潇洒,满阳光的”

    “是潇洒,也很阳光”白雪说:“可是,我就是担心,万一他将来哪一天赌上了瘾把自己老婆卖了也说不上啊”

    “姐姐,那你将来打算找个什么样的人呢?”顾慧兰见白雪说得如此坚决显得有些失望。

    “我呀,起码要找一个心地善良,成熟稳重又有事业心的男人……”白雪认真地说着,语气中充满了无限的瑕想。

    “那你干脆嫁给姜哥做小算啦”顾慧兰调皮地说。

    二人嬉笑着撕闹起来。

    一年多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闹得沸沸扬扬的江山进京,华府转向的消息却始终没有得到证实。两家公司似乎打消了原来的计划,这不能不让大家感到困惑。

    但天宇公司和正平公司在这段时间里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双方都购置了喷绘机、写真机、电脑雕刻机等大型广告设备。天宇公司还发展起了霓虹灯业务,虽然生意冷清,但总算在广告领域又拓展了一步。

    看到公司顺利地发展,大家都很高兴,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可是,白雪在做完月业绩统计后却担忧起来。她拿着最近三个月的公司业绩统计表敲开了总经理室的门。

    姜兴宇正悠闲地看着晚报,见白雪走进来,放下报纸,微笑着问道:“白雪,有事吗”?不知什么原因,姜兴宇只要见到白雪,心中就觉得暖暖的。

    白雪将三份统计表放在办公桌上,说:“老板,你先看看这个吧”。

    姜兴宇拿起业绩统计表看了一会儿,说:“怎么啦,这几个月的效益一直不错啊”?

    白雪无奈一笑,说:“老板,我发现你自打从常河回来,对公司的业务就没有以前那么用心了”。

    “是吗?”姜兴宇微笑着反问。

    白雪拿起桌上的晚报,说:“公司刚成立那阵儿,咱们订的报纸有三个月都没人翻,最后直接送给收废品的老头了。可是——可是你看,现在每张报纸都至少被你看了两遍”

    姜兴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公司日常事物有你打理,我就轻闲了许多啊”

    白雪无奈地摇头,叹了口气,说:“话说回来吧,你在这三个月的统计表中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姜兴宇摇了摇头。

    白雪耸了耸肩,赌气说道:“以往我们公司的业务每个月都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长速度。可是最近这三个月公司的业绩却没有任何增长,尤其是最近这个月,竟然比上个月还下降了百分之二”

    姜兴宇微笑着说道:“照你说的,我们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我等得就是这个时候”

    “等这个时候?”白雪惊讶地问。

    姜兴宇微笑着请白雪坐到自己对面,耐心地说:“任何一个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瓶颈时期。在这个时期,无论你如何的努力,公司的业绩都会停滞不前”。

    白雪的情绪平静下来,略有所悟,道:“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你说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现在,是该祭出我们法宝的时候了。”姜兴宇神秘地说。

    “法宝?”白雪更加惊愕了,问:“你什么时候还藏着法宝来着”?

    姜兴宇微笑着说:“你不是说,我从常河回来后就没有以前用心了吗?我不是没有以前用心,而是比以前更加懂得了用心。以前,我们是没日没夜地忙着,生怕公司赚不到钱,而那正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做生意要讲求张弛有道,有急有缓。

    我这法宝就是在常河时藏下的”。

    听到这番言论,白雪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吃惊地看着姜兴宇。她发现,姜兴宇再不是那个刚创业时只有才华和激情,对做生意却一知半解,遇事还需要她出谋划策的姜兴宇了。他此刻更像是一位商人

    姜兴宇继续微笑着说:“在常河的第一个晚上,我和你嫂子没有和大家在一起,而是去拜访了一位常河商界的神话人物。正是这位神话般的人物教会了我怎样去做生意,怎样从容地面对生意场上的各种挑战”

    白雪恍然大悟,不由嗔道:“原来,你现在是xiong有成竹啊害得我白担心了一回”

    “要想突破这个瓶颈时期,我们还得请出一个人。”姜兴宇说。

    “谁?”白雪此刻已经被姜兴宇的商业思维折服了,好奇地问。

    “你嫂子。”姜兴宇微笑着说:“陈玲——”

    二人正说话间,顾慧兰突然推开门闯了进来。白皙的脸庞更加的惨白,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姜哥——白姐——你们——你们吧,我——我哥他又犯病啦——”

    小顾犯病了?姜兴宇闻言就是一愣,在他的记忆里顾正平也不象有病的样子啊。

    “兰兰别急你哥他犯什么病了?慢慢说。”白雪走过去轻抚她的后背,安慰着。

    “赌病”顾慧兰说。

    赌病?姜兴宇一颗悬着的心立刻落了下来。白雪则无可奈何地一笑。

    “你们——你们怎么都不着急了啊?”顾慧兰惊异地看了看二人。

    白雪微微一笑,说:“兰兰,这赌病你哥都得了二十多年啦,我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治得好的。这样吧,你先说说,他这一次具体是什么症状”?

    顾慧兰也发觉自己刚才有些冒失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鼻子微微上翘着,不过马上就忧心起来,说:“今天,我哥要看这个月的业务统计表,我就给他拿去了。谁知,他看完以后就象着了魔似的,叨咕着,必须得上吸塑,必须得上吸塑,不能再等啦

    我一听,就劝他,跟他讲公司现在的情况。一套吸塑设备少说也得五六十万,我们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公司发展需要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谁知,他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要把公司都兑出去,也要进吸塑设备。

    我——我是没办法啦你们快去帮我劝劝他吧。或许,他能听你们的话”

    看着顾慧兰乞求的眼神,姜兴宇不由叹了口气。他明白了,原来顾正平的公司也遇到了这个瓶颈问题。他和白雪交换了一下眼神儿,并肩走出办公室,顾慧兰急忙跟在后面。

    姜兴宇三人推门走进顾正平的经理室。顾正平正低着头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

    “小顾你这是在做什么?”姜兴宇语气温和地问。

    见到姜兴宇和白雪走了进来,顾正平急忙迎上去,抓住姜兴宇的手,说:“姜哥,你们来得正好你们帮我诂算一下,我把现在的设备和材料都卖出去,能值多少钱”?

    “你还真要砸锅卖铁啊”白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把身子转向顾慧兰,不再理他。

    顾正平看了一眼白雪,欲言又止,用渴求的目光盯着姜兴宇。姜兴宇也是无奈地摇头。他又想起了顾正平当初把家里房子和地都买了卖喷绘机的情形。

    “公司好好的为什么要卖了啊?”他关切地说。

    “不行公司的业绩已经有几个月没有突破了。如果不改变一下,不可能再有发展啦”顾正平焦急地说。

    “要改变也不一定非要把现在的业务都放弃吧,我们可以适当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啊。”尽管姜兴宇知道自己不大可能改变顾正平的拗脾气,仍然耐心地说着。

    “姜哥,你记不记得当初咱们说的话。现在正是发展吸塑的最佳时机,如果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