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商誉 > 第147章 会*所选址

第147章 会*所选址

 国庆期间,曾绍清又去了一趟昌平,考察高尔夫会所的建设地点。

    在县委人员的陪同下,曾绍清看了昌平周围的情况之后,对会所的地点有了两个选择,其一就是十三陵水库岸边,也就是九龙游乐园的旁边。其二就是昌平城边上的白浮泉。

    因为十三陵水库那里已经有了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曾绍清不愿意去和别人面对面的竞争。毕竟,这个时候京城周围还没有其它的高尔夫球场,他选择的地方很多。再一个原因就是他和旁边的九龙游乐园的投资者熊谷组也并不对付,所以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那里,而是选择了白浮泉。

    白浮泉位于城郊的东龙山东麓,又名龙泉,是白浮引水工程的源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白浮堰建成。

    白浮泉当年建有水池,将水围起,流水出处有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取名九龙池。水自龙口喷出,有"九龙戏水"、“九龙喷玉”之称。

    元代,大都的空气湿润,地下水非常丰沛。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派郭守敬巡察水利。他经过详细勘测,发现了白浮泉的利用价值,回来后,便把多年对水利调查研究的成果,归纳为11项建议,向朝廷禀报。第一条便是彻底改变大都地区的水源问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而南,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经甕山泊至西水门入都城”。《元史·河渠志》有记载:“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今崇文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最后“入于潞河,以便漕运。”

    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高兴,对这一方案给以极高的评价,立即表示:“当速行之”,并下了一道特殊的命令:“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多大的领导也要带头干活;且“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一切还要听从郭守敬安排。这给郭守敬以极大的支持。

    引水方案有几个重大的技术问题:如直奔东南引向大都,有沙河、清河两条大河当道,且河谷低下,难以逾越;如向西行,那里是西山,京都西高东低。在一般人眼中,“神山、白浮皆在州之东南,地势西高东下”,水怎么会逆流而上呢!

    面对这种复杂的地形条件,郭守敬运用早年在治理黄河时总结出的理念:也就是今天的海拔高度理论。经过实地测量,他得出了白浮泉地势要高于西山山麓。按今天的测量,白浮泉的海拔为55米,瓮山泊的海拔为40米。时人不能知道海拔概念,而感叹:“守敬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晓。”

    这一结论强力支持着郭守敬的观点。他把泉水引向西山,然后大体沿50米等高线南下,避开河谷低地,再向东南注入瓮山泊。瓮山泊又名七里泊,清代向东南开拓,改名为昆明湖,用它作为河水涨落的调节水库。沿渠修筑堤堰——白浮堰。

    《天府广记》载:“郭守敬所筑堰,起白浮村至青龙桥,延袤五十余里。”河渠沿大都北部的山脚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沿途又拦截了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汇聚西山诸泉,使水量大增。河水再向东南流入高梁河,进入积水潭,并以此为停泊港。积水潭东侧开河引水,向东南流,再经金代的闸河故道向东至通州。“全长一百六十四里又一百四步”,真乃北京水利史上的惊世杰作。从此,北京有了供水的命脉。

    白浮泉不但距离城区更近,而且环境也不错。在这里建设一家高尔夫会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曾绍清的计划不止于此。他计划在时机成熟之后,开发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打造一个旅游度假村,这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冷月梅等一干县委常委见曾绍清已经选择好了地方,就知道曾绍清已经确定要在县里投资了,非常高兴。

    哪怕曾绍清最终不会在县里投资汽车厂,就是这个高档会所,也会为县里创收不少,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政绩了。

    现在,曾绍清在县里投资的已经不少了,服装厂如今已经成为千万规模的大公司,而摩托车厂虽然仅仅是处于建设厂房阶段,但是其原始投资就是一千万,也是一家大厂。而这个高档会所,据曾绍清所说,投资也是不会少于一千万的。至于传说中的汽车厂,投资规模更是可能上亿。如今的曾绍清,可是县里不折不扣的财神爷了。

    因此,县委常委会通过决议,曾绍清的产业将是今后县里重点保护的企业,更是给了曾绍清的这些产业最优惠的待遇。他们知道,只要和曾绍清打好关系,那么今后曾绍清肯定会有更多的投资落户县里。

    对于这些优待,曾绍清自然是来则不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