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路豪门 > 第七十章 彭胜男

第七十章 彭胜男

    看到慌里慌张的姐姐,尤其是看到她脖子上挂着的那串精美项链,苗豆明显愣了一下,随后一对大眼睛看看后面的楚振邦,又看看面前面红耳赤的苗苗,片刻之后,突然扑哧一笑,上前搂住苗苗的胳膊,说道:“姐,你戴这串项链真好看,不过啊,就是这身衣服太土气了。你说哥也真是的,自己就是专门画衣服的,却不知道给我姐弄身洋气点的行头。”

    “什么叫画衣服的,那叫时装设计。”楚振邦多少也有些尴尬,幸好苗豆的反应不错,不仅没有跟她姐姐吵闹,反倒凑趣调笑了两句。

    “豆豆,其实……其实这是……我跟振邦,”苗苗一只手握着脖子上的项链,支支吾吾的想要解释些什么。

    苗豆可没心思听她解释什么,在她看来,这事上也没什么好吃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当第三者的那个人应该是她自己才对。

    “行啦姐,我的快饿死了,”苗豆用胳膊肘在姐姐肋下撞了一下,眨眨眼说的哦啊,“你跟哥说会话,我去下碗面,今儿晚上你到我那去睡,我给你挑上几身配得上你的衣服。”

    话说完,苗豆朝楚振邦使了个眼色,转身就朝堂屋走。

    “豆豆,豆豆,”苗苗往前追了两步,说道,“你要吃面条姐去给你做,你……”

    楚振邦伸手拉住她,笑道:“苗苗,你妹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一碗面条还用你给她做?更何况也需要不了多久她就要去上海一个人生活了,你得想法让她更自立才行。”

    “上海?豆豆去上海干什么?”苗苗转过头,诧异的看着他问道。

    楚振邦也不隐瞒,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跟她说了一遍。

    囿于眼界的问题,苗苗也不知道所谓的模特培训学校是干什么的,她只知道妹妹这是要去上学了,这是一件好事。只是上学总是要交学费的,她很想问问苗豆到上海上学的话一年的学费有多少,但又害怕听到一个自己拿不出来的数字更尴尬。

    最后想想,苗苗索性什么都没问,反正她们姐妹两亏欠楚振邦的已经多的还不上了,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大不了将来让他娶了豆豆做媳妇,自己给他做个情。

    心里有了这样的想法,苗苗反倒把一切都看开了,她搓着衣角,扭头看看楚振邦,小声说道:“豆豆能去上学总是一件好事,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在复习文化课,准备明年七月份参加高考。”

    “哦?”楚振邦愣了愣。

    “厂里每年都有一个大学委培生的推荐名额,主要是给厂里的技术骨干准备的,”苗苗细声细气的说道,“秀姨前段时间刚刚跟我谈过话,说是明年的推荐名额准备留给我,让我抓紧时间准备一下。”

    “这是好事啊,”楚振邦握着她的手,笑道,“秀姨这次倒是给你帮了大忙了。”

    这年头国营企业总是有些优惠政策的,委培生的推荐也是一项,相比起正规的高考来说,委培生的录取分数线要低很多,但大学毕业之后,还是要回原企业就业的。

    苗苗点点头,其实从内心里,她对厂里这些人是充满感激的,而这次这个委培名额,对她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我很感激秀姨,只是……”苗苗迟疑了一会儿,说道,“只是我也觉得压力很大,你知道的,我没上过高中,那些文化课学起来很吃力,我怕到时候考不好。”

    “这有什么,你忘了我是咱们县当初顶呱呱的尖子生了吗?”楚振邦失笑一声,拍拍胸脯说道,“放心好啦,从今天开始,每天你休班的时候,我就负责给你补习。正好豆豆去了上海之后,她现在租的房子就空下来了,你也别再住厂里了,搬到那去,学习起来也清静。”

    苗苗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白净的脸上猛地涨红,沉默了良久才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苗豆总是不会亏待自己,做了一小碗面条却放了三个鸡蛋,美美的吃了一顿,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才骑了楚振邦的车子带着苗苗离开。

    作为一家企业,棉纺厂的下班时间总是不固定的,方红玉和丈夫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楚振邦弄出来的一桌菜都凉了。

    看到儿子回来,夫妻两自然免不了一番欢喜,做了两个月的“一把手”,楚建国现在显然要比过去自信的多了,思想和眼界也有了“升级”,因此,当听楚振邦说起准备在团委退职,经营服装生意的时候,他虽然表现的不是很高兴,但也没有明确的反对,只是让他多多考虑一下,考虑好了再做决定。

    父亲的开通多多少少让楚振邦松了一口气,在他的预估中,父亲可是没有这么好说话的,这年头辞去国家公职下海经商的人虽然不少,但在渠水这种小县城里,那无疑是败家子一般的存在。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起来,楚振邦先跑了一趟团县委,找书记边晓松交了退职申请。他这个决定让边晓松觉得很突兀,也很不可思议,一番劝告之后,见楚振邦去意坚定,他也没有给出直接的答复,只是说让他暂时回去休息几天再说,团委这边也好有时间研究一下。

    楚振邦也知道要从团委退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然,他也可以像姚琼那样连人事档案也不要,直接走人了事,但他并不想那么做,反正他又不赶时间,多等几天少等几天的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他相信等上一段时间,等“西城”的事在县里传开了,团委这边也不可能过多的留难他,毕竟这年头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在岗职工下海经商的。

    回想前世了解到的那些情况,这年头国家鼓励干部、在岗职工下海经商貌似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十年动乱的时候“打倒”了不少人,那些被下放改造的干部们相继平反,重回岗位,令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事过度臃肿。再加上国家财政赤字严重,某种形式上的下岗分流已经成了势在必行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