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异时空之谋士风云 > 第 一零五 章 考验

第 一零五 章 考验

    第 一零五 章 考验

    李良究竟让无尘院为他办了哪三件事情呢?

    前世的时候李良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里面的内容。这篇文章从传说中的黄帝同蚩尤之战一直到现代的两次海湾战争,对人类的战争行为进行了分析。

    文中指出,将任何一场战争划分为正义或非正义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所站的角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比如武王伐纣,严格的说是一种以下犯上的非正义行为,但作为胜利者的周文王父子就成了有道的明君。史书上说纣王好色,同时又记载周文王他自己有一百个儿子,天哪……一百个儿子不是一百个子女,如果算上女儿的话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一个不好色的人能生这么多子女出来吗?而那位好色的纣王似乎只有两个儿子啊!

    对于作者近乎恶搞的观点李良是不尽赞同的,但他对该文章中提出的战争的起因和目的的观点是认同的。该文指出,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分为这么几种,面子、宗教、女人、土地、财富、自身安全、资源掠夺……等不一而足,而隐藏在这些东西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两个团体(部族、国家)或更多地团体之间因为生存空间和生存质量这两大问题发生了矛盾,当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的冲突。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个‘利’字。黄帝部族和蚩尤部族战争的起因是为了争夺一个拥有可以生产出优质食盐的地方,两次海湾战争为的则是石油。

    将无尘院近期的情报仔细翻阅了一遍后,李良再结合本身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以及他所拥有的超越这个时代很多的理论知识,李良已经对这次燕、丰、卫三国联合出兵的起因和目的有了自己的想法。

    自两百年前五路诸侯各自立国,中原大地就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分裂成了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各有自身的优势,唐国盛产粮食,其他四国是丰国产铜、燕国产盐、卫国产铁、赵国畜牧业发达,五国互补性很强。但分裂之后商业往来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得流通渠道不畅,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同文同种的情况下,中原的百姓久而久之是人心思合怀念前朝大一统的生活。

    这种希望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思潮在统治阶层是有所反映的,只是还不是很明确的,但是在人口的压力下,产粮的唐国就成了其他国家的首要目标。

    知道了敌人为什么而来就好办多了。

    三国联军看似气势汹汹,可他们毕竟是三个国家,各有各得利益所在,就有了瓦解对方的可能。

    在出京之前李良在征得了慧宗皇帝的同意后,让礼部派出了两路使臣出使丰国和卫国,同时让无尘院潜伏在各国的奸细散步谣言。

    对于联军的主力燕国,李良让人散布的谣言是赵国准备趁蛮族休养生息的时机南下,誓要夺回以前被燕国攻占的土地。唐国和赵国本来是接壤的,两国是隔河相望,而且这一段接壤的地域是北方地区少有的产粮之地。但是在一百二十年前,燕国趁赵国对抗蛮族大规模入侵的时机出兵占领了这一地区。燕、赵两国也因此成了世仇。

    在卫国散布的是今年大凶之年,如果动刀兵就会克死君王的谣言。

    至于丰国吗……谣言有两种,一种是夏安侯韦岑欲拥兵自立,另一种是韦岑想回归唐国认祖归宗。

    到三国散布谣言就是李良让无尘院做的三件事。

    对于李良认为丰国一定会退兵的话,许靖是疑大于信。他在无尘院负责整理情报多年,十分清楚韦岑的情况。首先是韦家在丰国经营近八十年根深蒂固,根本不可能有认祖归宗回归唐国的可能。而且以韦岑在丰国的威望和实力来看,别说他一贯以忠义著称,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就算即便是他真的自立为帝,估计在丰国除了那些已经被打压的没什么实力的世家外,其他人绝对是拍手称快。可以这么说,如果韦岑认祖归宗回唐国的可能性和天上掉金子的机会差不多的话,那么韦岑自立为帝的可能性就相当于连续从天上掉一个月的金子。

    许靖试探的问道:“大人,为什么您认定丰国一定会退兵呢?”

    没有直接回答许靖的问题,李良反问道:“那韦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此人至忠至孝,”许靖毫不犹豫的说道:“丰国之君有意称其为兄长并赐剑履上殿、见皇不拜的恩泽被其多次拒绝;无论再忙每日也要向老母(韦岑之母亡故,由继母带大)请安。再有就是此人能文善武,勤政爱民,公正无私,知人善任,韦岑在世人眼中几乎是个完人,丰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有中兴之势。”

    李良轻笑道:“完人……世上最好对付的就是完人了!”

    “这是何故?”

    “完人太过追求完美,但世上那来那么多完美之事。完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果韦岑真有野心还好,军政大权一手抓的情况下无论后方发生什么事情他都绝对不会轻易退兵的,可惜他是个追求完美的忠臣。忠臣良将又如何能放手而为啊!”李良回想起前世读三国演义时诸葛亮那近乎完美的形象不由得心有所感。

    许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明白了。

    “老爷,御史城到了。”隔着帘栊李忠道。

    “是吗?”正在和许靖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的李良向外看了看道:“噫……城门口怎么有颗歪脖子树啊?是不是有什么典故?”

    “歪脖子树?没有啊!”来过御史城多次的许靖很是纳闷的向城门的方向望去,就见御史城门前,一人歪着脑袋站在那里,远远的望过去就像荒郊野外的歪脖子树一样孤零零的杵在那里。待仔细看来,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刚刚接任御史大夫一职没多久的戴欣。看到这样的场景许靖心道:“这位哥哥的脾气还是一点没变,已经派人事先通知相国大人今天到,让他迎接。好!真好!他倒是出来迎接了,可你好歹带上几十号人啊!你以为是接待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啊!噢……也不是一个人,旁边的地里还有些老幼妇孺在除草。”

    前面的护卫闪到两旁,车驾径直来到门前停下,许靖挑起帘笼下的车来对戴欣一拱手道:“戴大人一向可好。”

    “待会再找你算账。”戴欣用幽怨的眼神狠狠地瞪了一眼许靖后来到车前道:“御史大夫戴欣见过相国大人。”

    李良打量了一下车前的戴欣,一眼看过去觉的十分的别扭,可一时间又说不出来别扭到那里了,不由得仔细的端详了一番这个年轻人。‘噢……原来如此啊!此人不卑不亢之中散发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息,同一路上所见的那些前倨后恭的官吏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尤其是哪双眼睛里怀疑一切、藐视一切的眼神,啧……啧……以这种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踹上两脚的气质,绝对是御史大夫的首选。看来许靖的推荐还是比较中肯的。’

    这时从城里走出不少看热闹的百姓,田地里的人也放下了活计围了上来。

    “戴大人免礼了。”李良隔着车门道:“怎么就你一个人?其他的人呢?”

    “回相国大人。”戴欣道:“左右中